English

致敬年度翘楚 点亮智库星空

2017-01-20 04:4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致敬年度翘楚 点亮智库星空

——“2016中国智库年度影响力‘十大’评选结果发布会”回眸

  回望总结,扬帆再起。2016年,积极建言、引领舆论、发展外交,中国智库竞相生长、成绩斐然;为国献策、为民解惑、国际发声,智库领军人带头领跑、身影活跃,共同为我国的改革发展与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力量。为展现智库界百舸齐发的生动图景,力促各类智库再争上游,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光明日报社1月18日在京揭晓2016中国智库年度影响力“十大”评选结果。纵览年度智库、年度智库人物卓越风采,聆听各界代表心声感言,回顾评选组织全过程,本版带您重温发布会精彩瞬间。

致敬年度翘楚 点亮智库星空

发布会现场 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致敬年度翘楚 点亮智库星空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杜飞进(左四)为“年度智库人物”或代表(部分)颁发证书。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致辞与发言】

  智库行业:展开双翼 高飞远翔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杜飞进

  滴水藏海,见微知著。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现实状况,往往以其典型代表为窗口和样本,真实而浓缩地得以展现。将这些典型代表推向前台、领受荣誉,又是促进这一群体对照先进、提振士气、加快发展的一种应然选择。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中央提出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智库机构和智库人物构成了智库界的主体,是智库行业高飞远翔的双翼。解决好智库机构和智库人物的短板问题,是智库界固本强基、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为此,光明日报发挥与智库界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履行主流媒体责任,策划推出中国智库年度影响力“十大”评选,通过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遴选出一批具有较强政策转化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量级智库机构,一批在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设领域贡献卓著、在国内外富有影响的智库人物,向智库界和社会公众郑重推介。

  评选活动让全国智库“动”起来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张晓林

  智库评价比其他社会科学评价更复杂、更困难,科学规范的智库评价体系构建需要不断修正完善。本次评选活动整体设计完备有序、样本筛选严格有规、节奏把握持中有度,既面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广大建设者、支持者和关注者,也面向多种智库成果的“消费者”、使用者、受益者,注重用户评价与同行评价的有机结合,充分把握了智库评价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评选活动不囿于一城一域,一库一人,广泛选树国内智库建设的标杆样板,积极推荐引领智库发展的典型人物,让评选结果更具科学性、代表性、建设性。这一评选活动让全国智库“动”了起来,让智库界充分意识到,既要奋力前行,也需反躬自省,进而不断推动我国智库建设跃升至新高度新水平。

  为智库建设树样板 添动力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唐洲雁

  当前我国智库建设高歌猛进,但在编制、人员、职称、经费、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真正对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成果还不多见。此次评选开启了智库评价的新模式,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智库大家、智库机构。这些智库人物是智库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探路人,其中既有德高身正的智库管理者,又有贡献卓越的智库领路人;这些智库是全国智库中的佼佼者,他们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了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这些典范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开辟了新路,提供了样板,将对全国智库建设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此次评选,广大智库界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真正练出“金刚钻”,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当选代表感言】

  智库应把更多时间投向内容生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关于提高智库整体水平,我有三点思考:正如中国经济出现了生产环节薄弱、流通环节过热的现象,中国智库也存在重宣传轻研究的问题。因此,智库应把更多时间投向内容生产环节,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拿出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成果;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尤其是要对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不能沉溺于办论坛、盲目追踪热点;要注重理论创新,近年来,科技发展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高度融合,最前沿、最尖端的理论问题往往是由处在市场竞争一线的实践者发掘的。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理论支撑,中国智库要在对中国实践的深入研究中赋予中国故事理论性和规律性。

  为富民强国贡献知识与力量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难以想象。广大学者要以科学的态度、历史的观点、宏观的视野坚持研究,更需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

  研究中国国情如同读一部中国天书。当代中国的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这部巨著的伟大题材、历史画面、丰富内容。我们不仅要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还要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仅要看见树木,更要看见森林,不仅要看见当今,还要回望历史,更要展望未来。

  国情研究的主线是研究中国道路。我们要与中国兴盛同行、与中国发展同步,“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全面了解中国、真正认识中国、深刻分析中国、深入理解中国,为富民强国贡献知识与力量。

  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端智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昌林

  我院成为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以来,着力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为中央宏观决策服务;着力开展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和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扩大社会影响力;着力深化科研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几件大事:正式更名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好体现智库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组建宏观经济分析团队,不断提升经济形势研究水平;创办国宏高端智库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推送最新研究动态。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新型智库对重大问题的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作用,引导各界对中国经济形成稳健、良好的预期。

  伟大的智库是“熬”出来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高校智库如何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做好咨政研究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结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实践,我谈三点想法:一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又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积极参与国家政策制定;二是要鼓励学术讨论和思想争鸣,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汇聚的优势,根据社会热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依托高校平台开办论坛讲座,发挥引领社会舆论的作用,提高公众理性思考问题的水平;三是要目光长远、谋划长久,智库建设不可急功近利、不能用力过猛,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和集跬步成千里的韧劲。

  伟大的智库都是“熬”出来的。要为高校智库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不能给智库专家太多硬性的研究任务,要让智库专家能够沉下心做长远的研究规划。

  【评选过程回顾】

  以严谨细致工作 求公正客观结果

  活动主旨与组织发动

  评选设定“年度智库”“年度智库人物”“年度著作(智库建设类)”三大类。推荐方式上,鼓励社会推荐、智库自荐;总体衡量上,凸显两个关键词——“年度”与“影响力”。影响力包括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评选于2016年11月启动,通过光明日报《智库》周刊、光明网等公布评选推荐启事及具体规则。初评之前,共收到智库材料200余份、智库人物材料近百份,智库建设类著作材料30余份。

  评审流程

  评选通过“公开推荐—汇总筛选—通讯初评—中国智库索引(CTTI)数据参考—中心学术委员会及特聘专家终审评定”的完整链条得出结果。在专家初评前,为遴选出有效候选目标,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征求中心学术委员会意见,结合专家咨询与同行评价,遴选确定了候选智库40家、候选智库人物40位、候选研究著作20部。

  初评充分考虑地域、学科等因素,选择了500余位专家,以电子邮件发送评审材料,最终回收有效选票200多份。还有一些专家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表达了推选意见。

  初评采用“入围总数”与“总得分”两个参数描述统计结果。“入围总数”,即候选者被专家评审列入候选序列前20名的次数总和;“总得分”,即对不同排序赋予不同分值,以随名次而递减的分值差精确描述评审专家对候选者的倾向程度。本中心还利用与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研发的中国智库索引,对入围智库作了数据参考。经统计,确定候选智库20家、候选智库人物20位、候选研究著作15部。

  终评环节特邀多位对智库建设有充分了解,同时与入围者没有直接关系的业界领导、专家,在本报现场查看材料、展开充分会商,并结合学术委员通讯评审意见,最终投票得出评选结果。

  补充说明

  年度“十大著作”不做单项发布。仔细审读入围作品后,评审专家认为:入围作品中不乏力作,但很多作品的理论性、厚重性、原创性不足;有些存在硬伤、错漏,还有些著作的主体内容在近几年内出版过,等等。综合上述考量,能够当选为年度著作的为数不多。最终决定:不专项发布“年度十大著作”,改为在近期以“2016年度中国智库研究代表性作品评析”的方式,在光明日报《智库》周刊及融媒体产品中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与展示。

  按“年度智库”“智库人物”评审细则进行取舍。对不同类型、地域、行业的智库进行综合考量;评选对象是智库机构而非智库母体、智库平台,兼具智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综合性机构不列为评选对象;隶属于同一单位的多家智库只能有一家入选年度智库,中国社科院下属各智库作为独立智库参评;若智库与其现任领军人、实际负责人同时参评“年度智库”“智库人物”,不重复选择。若该人物对智库发展和国家决策有特殊贡献,且所在智库有完整治理结构和雄厚研究实力,对该人物非绝对依存,则两者均可参评。

  评选显示:智库影响力受地域、学科等因素影响显著。从智库和智库专家所处的地域看,北京、上海的智库与专家在影响力方面占据明显优势;从智库的研究领域看,经济类最为热门,其次是国际关系类。其他领域智库、人物被推荐机会相对较少。期待社会各界对地方性智库、智库人物及从事“冷门”研究的智库、专家予以更多关注、扶持;在今后的年度评选中,我们初步考虑通过分级分类评选、多元化设置评选项目等方式,给更多智库、智库专家以展现风采的舞台。

  (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15版)

[责任编辑:徐皓]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