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严苛治疗非最佳策略

2017-01-21 05:2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作者手记】

  前不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送来《癌症思辨》一书。这是美国一位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博士撰写的。作者引用了496篇文献,在汇总了40年各家研究成果后,对“严苛治疗”做了评价:“以最大力量打击癌症的严苛治疗,不是最佳治疗策略。表面上,严苛的治疗开始时可以杀死更多肿瘤细胞,但是高剂量治疗可增加‘离群者’形成,并且从长远来看导致更多侵袭细胞的形成。”

  所谓“离群者”,是指“严苛治疗”下,癌细胞基因变异,变成新的癌细胞。这使得癌症“社群”变得“多样性、复杂性和牢固性”,即异质性增加。严苛治疗可使癌细胞变得更恶性,即增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使癌细胞变本加厉,更快速生长,对常规治疗更有抵抗性。正常细胞对癌细胞有竞争性对抗作用,严苛治疗抑制正常细胞,使其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少。该书作者指出,上述严苛治疗后的不良后果,不仅见于一般化学疗法,也见于当今受到高度关注的标靶分子治疗。其实,汤钊猷院士也早就提醒,要注意化疗的“反作用”,即某些情况下,化疗可促进癌症转移和进展。

  这使我想起7年前治疗的一位病人——

  2009年初,北京某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来到我们医院就诊。他在就诊前一年,因腹腔巨大脂肪肉瘤,接受了肿瘤切除“根治”。但6个月后,肿瘤复发,且快速长大。进入我们医院时,腹腔内有多个大肿瘤,最大的有9厘米,且伴有腹水和胸水。他那高高隆起的肚皮与瘦削苍白的面庞,形成鲜明对照。他说自己“快崩溃了”,已经5天没有进食一粒米了。

  我为他进行了全身支持治疗后,又进行了剖腹肿瘤冷冻—切除—光动力疗法—腹腔热化疗等序贯治疗。切除肿瘤5公斤,95%的肿瘤被消除。术后,又接受了以非特异性免疫调节药为主的免疫治疗,以及小剂量化疗维持治疗。超声和CT复查显示,他腹腔内残留5个瘤块,大小约两三厘米。我跟他说,治疗要温和,不要急,慢慢来。维持免疫功能,重在整体健康。

  两个月后,该患者几乎完全恢复了正常饮食。又过了3个月,他重回大学讲堂。半年后,我去北京看他。他告诉我说,美国新出了一种对脂肪肉瘤有“特效”的药物,不日将会送来给他使用。又过了3个月,我接到他的短信,说在应用新药后,肿瘤消除80%,并称这种药为“神奇药”。然而,一个月后,他的朋友发来急电,说其肿瘤又长大了。

  几天后,患者再次来到我们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肿瘤长得比第一次来就诊前还要大。经紧急剖腹手术后,消除了70%的肿瘤,但10天后,残存肿瘤再度长大,竟穿破肠管,穿出手术切口,可以说是疯长。

  结果当然是悲惨的。一位卓有成就的专家过早地丧失了生命,对我和我的同事来说,心中也留下了遗憾和费解。

  在看了《癌症思辨》那本书后,我就不难理解了。该患者的肿瘤之所以疯长,实际上是“神奇药”严苛治疗后,出现了报复性生长的后果。作者在书中指出,各种药物(化疗)在低剂量时,均可减缓癌症细胞的进展,减少基因组混乱,减少触发快速药物抵抗(耐药)的机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恢复能力,使患者长期受益。

  试想,这个患者如果仅接受“温和”治疗,结果是否会大不一样?看来,这是一个用习惯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老子则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哲理,也寓于“中国式抗癌”的治疗中。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1日 10版)

[责任编辑:徐皓]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