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艾克哥哥”:在校园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2017-01-22 05:0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戴着一顶鸭舌帽、穿着休闲装,穿梭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室和宿舍之间的艾克热木·艾尔肯,是该校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辅导员,在高校思政工作一线工作了10多年的他,常被学生们称为“艾克哥哥”。

  艾克热木1979年出生在乌鲁木齐,是维吾尔族,2004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先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实习。半年后,来内地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他决定出去闯一闯。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是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生来自全国30多个少数民族。目前,艾克热木负责该校2016级新疆班和研究生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近150个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辅导员来说熟悉本班每个学生的情况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通常只会在北邮待上一至两年,就分赴全国各大高校继续学习深造。人数多、相处时间短,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对于预科班辅导员来说,难上加难。

  艾克热木刚担任辅导员时经验不足,处理学生事务时常吃“闭门羹”。后来,他慢慢感觉到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细心爱护学生。“每天见到新疆班学生,我都会跟每个男生握手问候,通过这种方式,给他们传递鼓励和信任。”艾克热木说。记者跟随艾克热木走进教室和学生宿舍,发现每次见到学生时艾克热木都会与他们握手,然后右手放在左胸前,微微鞠躬。这种办法朴素、简单,但可以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艾克热木坚持了13年,每天都要重复几十次。

  在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二楼,有一间以艾克热木名字命名的“正能量工作室”。工作室里摆设简单,但是在学生们心中却有很重的分量。不同民族的学生民族习俗、生活习惯有着不小的差别,出门求学,生活上的不适应、处理人际关系的紧张感常常困扰着他们。在这个工作室里,艾克热木会与学生聊起当年自己在内地求学的经历,告诉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与大家和睦相处。

  最让艾克热木引以为豪的是,工作室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少数民族先进人物事迹,提供心理辅导、学业辅导预约,目前该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1.68万人。

  在工作室里,记者还见到了艾克热木的妻子玛依拉和两个可爱女儿的照片。2005年,在一家餐厅吃饭时,艾克热木注意到邻桌的维吾尔族姑娘玛依拉,几经犹豫,他最终鼓起勇气给她传了一张字条,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如今,玛依拉已经成为他的妻子和同事,同样为北邮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作着贡献。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2日 03版)

[责任编辑:徐皓]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