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人小传

2017-01-23 03:5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考中进士,后授职翰林院编修。曾辅助清末大学者李慈铭问津书院学务,嗣后主持辑印李氏《越缦堂日记》。中日甲午战后,开始研习西学新知,戊戌变法失败后,请长假返乡,出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校长)及嵊县剡山书院院长。1901年,任职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该班学生有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胡仁源、谢无量等。翌年,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任总理,教员有吴稚晖、章太炎等,并一度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905年前后,成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后赴德国留学四年,先在柏林,后入莱比锡大学,研习哲学、心理学、美学、文明史等,倾心康德哲学。辛亥革命后回国,旋即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主持全国教育会议,促成壬子—癸丑学制。不久辞职,再次赴德。参加“二次革命”,随后旅法,与李石曾等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学人小传

  蔡元培先生雕像(立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蔡元培故居)

学人小传

  《蔡元培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版)图片均来源于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916年回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翌年到校视事,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以“学诣”为尺度,延揽或留聘不同主张的各类优秀学者任教,营造学术氛围,激发思想活力,引入通行的高教管理机制,使最高学府焕然一新,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辞职返乡,因各方挽留而复职,在经费不足办学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艰难维持校政数载,推动中西文化学术交流。1923年离校赴欧,保留校长名义至1927年,该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力推仿行法国模式的大学区制教育改革,终因失败而辞职。

  1928年始,担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十三年之久,先后组建物理、化学、地质、天文、气象、动植物、心理、工程、历史语言、社会科学十个研究所,分布于南京、上海、北平等地,担任所长职务的均为各学科领域一时之选,诸如丁燮林、庄长恭、李四光、余青松、竺可桢、王家楫、汪敬熙、周仁、傅斯年、陶孟和等。同时,也会集起一个科学技术人才群体,使得“五四”以来大力提倡的“赛先生”(科学)在国家层面寻得安身立命之所。该机构在经费支绌条件下努力精进,取得可观成绩,其中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全国范围内地层结构和矿物资源的调查,河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的发掘,均具重要意义。其晚年,曾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为消弭内争合力抗战而斡旋奔走。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年老衰病避居香港,1940年3月病逝。

  主要著作有《中国伦理学史》《石头记索隐》等,主要译著有《伦理学原理》《哲学大纲》等。撰述合集有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版)等。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3日 16版)

[责任编辑:蔡楚培]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