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主持人:光明网记者 周明艳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杰
“振兴东北”在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东北经济的政策文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尽管如此,在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唱衰东北”的论调,这种声音从何而来?东北经济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
嘉宾小介:张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记者:近两年,出现了一些“唱衰东北”的论调,这种声音从何而来?
张杰:当前,东北地区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引发经济新动能培育与壮大的行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然而,这些问题和挑战在某些人的思维和判断中,却成为“唱衰东北”的依据和理由。
在我看来,这种一味“唱衰东北”的论调既忽略了东北地区既有的良好产业基础、经济发展韧性与社会稳定性,也忽视了东北从普通民众到各级政府谋求开放、改革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虽然东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出现了市场竞争力弱化的现象,导致了经济整体面临着增长动力弱化和产业结构亟须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但是,从积极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其中预示着的发展逻辑和改革方向是:东北经济增长动力企稳与恢复的关键在于制造业竞争力的转型升级,东北振兴的要害在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全面振兴。
记者: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东北经济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张杰:2017年新年伊始,我全程参加了中央网信办组织的“直击东北经济——辽宁行”的实地调研活动,对于全面把握东北振兴的关键所在,有了切身的体会和一手的真实资料。东北之行留给我的一个真实印象是,当前东北经济整体上已经呈现筑底、企稳和向好的趋势性新发展局面。
首先,东北三省经济已经全面呈现筑底、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全面启动优化和提升“软环境”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工业结构加快调整工程、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程这“三大工程”的推动和助力下,辽宁省GDP增速的负增长降幅逐步收窄,有望在2017年初由负转正,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锁定在6.5%左右;吉林省在全面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行动的推动下,2016年GDP增速恢复到6.9%,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更是锁定在7%左右。黑龙江省在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大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加快龙江丝路带建设三方面集中发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回升到6%,2016全年GDP增速达到6.1%,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锁定在6%~6.5%。
其次,东北已经全面启动振兴实体经济的攻坚战,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初步成效。作为东北地区的工业重镇,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向好的因素和力量正在不断累积,关键工业先行指标全面出现逐步向好的确定态势,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逐步提升。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工业税收在全部税收中已占半壁江山,表明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仍然稳定。
最后,东北地区的第一、三产业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成为维持经济动力的“稳定器”和保障社会就业的“压舱石”。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其中,第一、三产业发展态势尤为引人瞩目,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点。2016年前三季度第一、三产业分别增长4.8%、8.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和0.9个百分点。最有说服力的亮点是,虽然黑龙江省2016年能源工业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1600多亿元,但在能源工业以外领域创造了3000多亿元的新经济总量。
记者:在您看来,“唱衰东北”为什么没有根据?
张杰:事实胜于雄辩。在我看来,“唱衰东北”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客观事实是,在中央的关注、鼓励和指导下,东北各级政府各部门正在坚决落实和推进中央部署的东北振兴战略,在破除阻碍东北经济发展的各种制度性藩篱方面集中发力,在弥补阻碍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短板方面全面奋进,力争使得东北经济旧貌换新颜。
必须看到的是,东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竞争力的下滑,既与中国已经进入由中高速增长到次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与全球经济周期以及逆全球化的外部因素有关;既与东北地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的特性相关,也与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特征有关,是国内国外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叠加效应。因此,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只是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一个缩影,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无须刻意放大或故意扭曲。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