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灯笼画

2017-02-10 05: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作者:常书侦

  现在的春节和元宵节,人们习惯挂圆圆的大红宫灯,看上去热闹、喜庆。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冀中广大农村,挂的却是用木条子做成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灯笼。这种木制灯笼大都是四个面。这四个面贴上用白纸印的灯笼画,俗称“灯笼方子”或“灯笼方儿”,天黑时里面点上蜡烛,灯笼方儿上面的画儿便亮堂起来。烛光映出了各种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龙凤呈祥》《八仙过海》《铡美案》《古城会》《桃园三结义》《三打白骨精》《刘海戏金蟾》等等。样板戏的剧情也曾出现在灯笼画上。当地有顺口溜:“灯笼画,画灯笼,灯笼故事说不清。精忠报国有岳飞,白脸曹操是奸佞。忘恩负义陈世美,降妖除怪孙悟空。孙尚香嫁了刘皇叔,大战吕布是三英……”乡亲们说这种贴有灯笼方子的灯笼“有看头,有讲究”。灯笼上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无疑成为大人对孩子进行人生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灯笼画

图为本文作者收藏的灯笼画

  每逢上灯时分,老人抱着孩子或小孩牵着大人的衣襟来到街头,等待给灯笼上蜡的人来点亮灯笼。灯笼点亮后,老年人把孩子抱起来,使他们能够看清楚上面的画面,然后,津津有味地讲解起画面上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孩子则会认真听着每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故事。这些有关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美与丑的故事和画面,会牢牢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小小的灯笼画,不但渲染了年节气氛、娱乐了乡民,成为年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还起到了弘扬正气、调理民风、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的潜移默化作用。

  灯笼画作为民间美术品种之一,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起源于西汉时期的灯笼,起初并无图,当时为“素灯”。南朝梁武帝时,才有灯笼画出现。后来随着木版年画的问世,艺人开始用木版年画的水印工艺印制灯笼画,染料多用大红、大绿、大黄、大青等原色,对比感强烈。艳丽色彩的视觉冲击,加之各种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吸引力,使灯笼画一下子走进了一片空前开阔的新天地,成为大众的宠儿。

  而今,灯笼画已与当代人的生活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并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年长者醇厚的乡愁和温暖的乡情记忆。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0日 16版)

[责任编辑:邱亭]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