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启示:搭建诗与远方的津梁

2017-02-11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文化评析】 

搭建诗与远方的津梁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启示之二

作者:张一帆(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戏剧戏曲教研室主任)

  修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固守心灵家园,有助于我们站到古人的肩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运用好新的传播方式,可以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诵得更远,跨越时空,传诵得更深,直指心灵。

  继成语大会、汉字大会之后,近期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年新春再度刷新了收视率。这项激烈而又不失温婉的全国性赛事,使得各年龄段、各行各业忙碌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静下心来,关注诗和远方。大赛落幕后,各方思考温凉并用,也很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品格。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尽管饱受风雨沧桑,至今仍能弦诵不绝,其传承者对于传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诗歌创作曾经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诗歌刊印曾经是诗人们毕生追求的理想愿望,诗歌吟诵曾经是基础教育的必备课程,诗歌书写也曾经是众多书家法帖的主要内容——诗歌的生命力,从未缺少过历代先辈不断通过新兴媒体传播与传承的努力。诗歌是这样,包括诗歌在内、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亦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构建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来都与中华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密不可分,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民族血脉精魂。正因如此,才有数千年从未断绝的文化奇迹。

  曾经有这样一个观点很有市场:古人的生活相对单一,今天的娱乐生活方式多元,因而年轻人往往不愿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只要对历史与现状多做一点审视与思考就会发现,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站得住的依据:不是不愿接触,而是缺乏备选项。人生道路在开拓之前,首先需要选择。既然说今天娱乐方式多元,为何一定要规避和拒绝流觞曲水、诗酒唱和、简札酬答?为何不把大量刷微信朋友圈的时间,分配出一部分来读旧体诗、写毛笔字、哼唱京剧昆曲呢?

  诗词大会使许多人意识到,诗和远方离自己其实只有灵台方寸之遥。历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也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这当中的诀窍并不神秘,因为都凭借了电视这个平台,而现在又加入了网络新兴媒体的鼓与呼。

  修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固守心灵家园,有助于我们站到古人的肩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运用好新的传播方式,可以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诵得更远,跨越时空,传诵得更深,直指心灵。

  汉字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之后,我们还期待戏曲文化知识大会、传统书画大会、传统体育大会接踵而来;期待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赛场、进校园、进社会,成为适合全家人一起参与的活动。一切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传播方式,我们都应该热切地期待,热情地参与,并充分利用这些传播方式吸收涵养,化入生活、化入内心,拨动心弦,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

  我们也应警惕,不能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修习当作新的功利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为了远方,而不只是近处;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久为功。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02版)

[责任编辑:邱亭]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