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2017-02-12 04: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华文化溯源·灯彩文化】 

  元宵看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从白雪皑皑的北疆,到蓝天碧海的南国,从塞外戈壁的西陲,到春意渐浓的东部,神州大地无处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记者深入各地,采访报道元宵灯节盛况,感受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

  丰富多彩的庆元宵活动在各地举行,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2月11日,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悬挂各式串灯、彩灯等欢庆元宵。彭凯剑摄/光明图片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2月10日,火龙表演在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公园举行,只见两条金色的巨龙喷着明艳的烟火,在飞溅的火树银花中翻滚、跳跃,让人目不暇接。唐明兵摄/光明图片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2月11日,“猜谜语闹元宵”活动在深圳图书馆举行。广大读者在现场猜谜并领取礼品,元宵节喜庆的氛围伴随着书香在深图弥漫。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摄/光明图片

上海罗店灯彩:古镇里 春味道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今年正月,75岁的朱玲宝格外忙,从年初二到十一,一刻没得闲。

  上海宝山区罗店镇里,他是远近闻名的彩灯传人,一双粗糙的大手翻飞,一盏盏精巧的彩灯便流光溢彩起来。从1983年开始接触彩灯工艺,这位罗店彩灯的第二代传承人一做就是34年。

  罗店镇,曾有“金罗店”的美誉。大约清康熙年间,“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的民谣就流传开来,说的是当时上海周边几大古镇。元代开始棉纺织和印染业的兴起,商业的繁荣,一步步造就了金罗店的富庶,也给这里积淀了深厚朴素的文化底蕴。罗店龙船和罗店灯彩,就是罗店两张珍贵的文化名片。

  在罗店成人中等学校的一间教室见到朱玲宝时,他正带着一帮“学生”忙前忙后,钢丝布料、花边灯须铺了一地。“前两年的灯会是在镇里的聚喜堂办的,今年搬到了镇上的龙船广场,场地更大了,彩灯也得多备些。”朱玲宝说。他的身后,公鸡灯神采奕奕,走马灯精细巧妙,新扎好的两百多只彩灯只待元宵夜大放光彩。

  元夜,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而元夜赏灯的习俗古已有之。朱玲宝说,罗店彩灯,究竟从何时兴起,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但有集镇就有灯会。清代《宝山县志》和《罗溪镇志》都记载:“明,王纶,字子音,居罗店,能文,尝以纸鑿灯为人物花鸟诸形,工细独绝。”可见罗店灯彩在明代已达到“工细独绝”的程度,即便以此为始,罗店灯彩至今也有400余年的历史。

  罗店灯彩以竹、木、芦苇、铁丝为骨,以色纸、彩绢为表,融书画、剪纸、拼图、雕刻、制花、编扎于一体,形成自成一体的传统制作工艺。其时,罗店乡绅名流常组织灯社,全民参与举办灯会,盛况空前。“新春发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高照彩灯千百盏,盛年此夕照田蚕。”不仅逢年过节,婚嫁喜事,在罗店划龙船活动中,彩灯也在龙船的“牌楼”上挂着,沿街沿河张灯结彩,晚上龙船上的旗仗同样用彩灯替代。

  罗店彩灯种类繁多,有挂式彩灯,如六角花灯、十二生肖灯、蝴蝶灯、金鱼灯、鲤鱼灯、花篮灯;有座式彩灯,如大型走马灯、八仙过海灯、双龙戏珠灯、宝塔灯、鲤鱼跳龙门灯;有专门用作表演的舞龙灯、蚌壳灯、荡湖船灯、花篮灯、荷花灯。一盏彩灯就是一个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虽然灯会停办了好些年,但民间还是有不少彩灯高手。

  1983年,当时的宝山县文化部门为了挖掘民俗文化,在罗店举办了“宝山首届民间文艺年会”。在罗店镇文化站工作的朱玲宝,为王庆华、苏文华两位扎灯艺人购置扎灯彩的材料,有机会目睹了两位老人的绝活,从此迷上了这门手艺。1988年,朱玲宝凭借一条荷花龙灯在上海大世界举办的“龙年民间彩灯大赛”中一举夺魁。参加上海豫园首届灯会,为东亚运动会、亚运会运动场外围环境装饰制作民俗彩灯,赴新西兰奥克兰、法国巴黎文化中心展出……打出声名的朱玲宝带着罗店彩灯走出了罗店,走出了国门。

  2007年,罗店彩灯入选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玲宝也被选为罗店彩灯技艺传承人。“罗店彩灯的形状以亭台楼阁为主,有浓厚的古镇味道。它的颜色明度高,对比度大。”朱玲宝说,传统的罗店彩灯,一般采用大红大绿的乡土颜色,造型以仿造宝山寺、杨王庙等原型的亭台、楼阁居多……朱玲宝将心得写成《彩灯制作工艺》,四处传授教学。为了便于传习,朱玲宝还在不断发展新工艺:将构架的“绑扎法”改为“拼装法”;将走马灯中的蜡烛改为慢速小电机,带动内灯转动……在罗店镇中心校,学校办起了罗店彩灯社团,朱玲宝定期给学生们上课,讲罗店的历史文化,教学生们制作彩灯。

  “随着我年龄的增加,寻找彩灯传承人的任务也越来越紧迫。”朱玲宝说,“一起做彩灯的还是退休的中老年人居多。尽管我在一些学校、社区也进行授课,但年轻人多是蜻蜓点水,真正深入研习的不多。”朱玲宝的新年愿望是,继续寻找接班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也希望罗店灯彩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体验中心,让更多人了解它,热爱它。

  

开封灯笼张:彩灯中 古韵俏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青玉案》极力描述开封上元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可谓天上仙境,人间灯节。时隔千年,美轮美奂的“大宋上元灯会”正在河南开封举行。说到灯会,不得不提到灯会的主角——“灯笼”;说到灯笼,不得不说制作灯笼的人,在古城开封,有个连续七代做灯笼的家族,人称“灯笼张”。2月9日,记者慕名采访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封市彩灯艺术研究会会长、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馆长、“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

  “灯笼张”始于清末,是清末艺人张泰全的绝技。张泰全少年学艺,在书画及装裱方面造诣颇深,青年时代便成为开封城内制作彩灯的能手。1901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回京途中抵达开封,河南巡抚松寿等地方官员为取悦慈禧,事前对行宫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受官府指派,汴京灯笼张第四代传人张弘率工匠装修、布置行宫。张弘之子嘉献、嘉信、嘉义随父进宫做帮手。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行宫陈设极壮丽,入内瞻仰一周,俨然有内廷气象。”由此,张家名声大振,被汴人赞誉为“汴京灯笼张”。

  清末至民国年间,汴京灯笼张制灯技艺已十分成熟,不仅纸、布、绸、缎、绢、竹、木等各色材料应有尽有,制作的宫灯、走马灯、折合灯、云中灯、水中灯、造型灯更是个个精巧别致。

  新中国成立后,灯笼张第五代传人张嘉义和第六代传人张金汉制作的彩灯曾参加过1959年、1964年、1984年、1985年开封市第一届至第四届元宵灯会,获得好评。张金汉8岁随父亲学习制作灯笼,他做过钳工、电工,懂得修表技术,后又师从画家蔡德全学习绘画,更在花甲之年学会了电脑制图、绘图。他不仅继承了家传技艺,做出了复杂的“八仙过海走马灯”,还屡屡创新,运用现代科技,创作出了几百种新款彩灯。他制作的“锦鸡报春”灯,只要向鸡嘴中投入一枚硬币,锦鸡便会扭头、张嘴、展翅、鸣啼、摆尾。他制作的“天将神犬灯”,二郎神一手持戟,一手牵一条纯黑神犬,投入一枚硬币,神犬即可发出“神犬汪汪,祝君旺旺”的声音。而他制作的“猪八戒吃西瓜灯”,投入一枚硬币,猪八戒会说20分钟的吉祥词语,还会耳动、吃瓜、摇扇子……

  由于在传承民间工艺花灯制作技艺方面贡献突出,199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张金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11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张金汉“河南省十大杰出工艺美术家”称号;2006年,张金汉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博物馆目前有灯笼品种100多个,灯笼数量400余盏,仍在不断充实和提升中。关于灯笼的品种和制作技艺,我父亲已经做了很多,我自己想把重心放在灯笼内涵的挖掘、研究和传播上。”张俊涛说,为了将汴京灯笼张种类繁多的传统彩灯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他针对不同对象设置相应的传承方案,仅校园传承就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种方案,因为所准备的制灯材料和工具与学生的动手能力高度符合,所以参加体验的学生都从体验中获得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为了宣传汴京灯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10年起,张俊涛还先后参加了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文化之旅、百名非遗传承人北京展演、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如今,张俊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的研究和保护上。他说:“制作传统彩灯是综合艺术,更是民间技艺的综合载体,几乎所有的民间工艺都可用到彩灯制作上,感觉自己一辈子也研究不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彩灯,来学习彩灯制作,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彩灯传承下去,让传统彩灯的光辉照亮古城、照耀世界、照亮未来。”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扫一扫开启中华文化溯源之旅

  

  【各地庆元宵】

湖南:传灯纳福年味浓

  光明日报湖南南岳2月11日电(记者龙军、禹爱华)“南台寺的塔,祝圣寺的禅,只有一天你转不完……”元宵期间,“祝融圣火传灯纳福”“寿岳祥光”元宵游园灯会等系列活动将南岳庙会推向高潮。

  元宵节祝融圣火供灯传灯仪式已传承千年,今年首次在南岳大庙圣帝殿前举办;古镇上,独具匠心的“寿岳祥光”元宵游园灯会让游人流连忘返。正月十五日上午,“群龙朝圣”非遗龙灯庙会上演,南岳寿龙、衡南七巧龙、衡阳九市稻草龙等七支衡阳“非遗”龙队在万寿广场大比武后进入南岳庙朝圣。此外,非遗戏剧表演、“神机妙算”灯谜竞猜、街头音乐会等活动,都为元宵佳节的南岳增添了喜庆气氛。

宁夏:社火大赛闹新春

  光明日报银川2月11日电(记者王建宏)正月十五,宁夏“新春乐”第十三届社火大赛暨元宵节主场巡演活动在银川市人民广场启动,来自宁夏五个地级市的30支优秀社火代表队为塞上儿女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激昂的《威风锣鼓迎新春》拉开了展演的序幕,富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民俗杂耍表演》《扛社火》《欢庆秧歌》和《黄羊钱鞭》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当天的巡演项目主要有锣鼓、秧歌、舞龙、舞狮等,表演在保留民间传统特色的同时,又融入现代元素。隆德县观庄乡阳洼村的《扛社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青铜峡瞿靖镇的《龙飞凤舞闹新春》在传统舞龙秧歌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南营武术有机融合在一起。

江西:龙灯舞狮展新风

  光明日报南昌2月11日电(记者胡晓军)“元宵到,龙灯闹。”元宵节到来之际,江西各地开展多彩文化活动。

  在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宜黄县棠阴古镇,有400余年历史的花灯会闪亮登场,游街比美,热闹非凡。在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河林九坊村,舞龙灯从正月十三起龙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结束;去年在上级扶贫小分队的帮助下,该村17户建档对象全部脱了贫,村民舞龙特别有劲。在南昌市东湖区樟树林文化生活广场,该市文化部门组织了与外来务工人员共度元宵佳节活动,由农民工民间灯彩队表演的舞龙舞狮展现出新时代农民工新风采。

上海:亲子互动绘花灯

   光明日报上海2月11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正月十五赏花灯,猜灯谜,上海市闵行区的居民用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迎接元宵节。

  莘城中央公园弥漫着民俗文化气息,公园的亲水平台上挂满了元宵宫灯,每个红灯笼下面都悬挂着灯谜,市民可边欣赏花灯边猜灯谜。今年特别推出的“放飞天灯”活动,通过手机AR技术,让游客许下新年心愿。亲子DIY灯笼活动中,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绘制一个灯笼或者拉个兔子灯,在游戏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吉林:书香浸润元宵节

  光明日报长春2月11日电(记者鲍盛华)元宵节当天,吉林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上演了一场“书香闹元宵”的大剧。

  11日上午,吉林省正大书苑就在其经营的多个书店举行了读书活动。他们邀请省内的儿童文学作家与孩子们欢聚一堂,指导小朋友们讲童话、写童话。当天中午,“书香吉林·元宵节青少年民俗灯会”在长春市红旗街举行。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网罗了众多读书和教育机构前来与青少年互动。“红领巾之家”名师工作室、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吉林教育广播《美丽阅读》栏目组纷纷亮相。

广西:“文化元宵”受青睐

  光明日报南宁2月11日电(记者周仕兴)元宵节期间,广西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文化味”。2月11日,一场开笔礼在广西南宁孔庙博物馆举行,50名6至12岁的学童以祭拜孔子的方式开启新学期的读书生活。

  当天,南宁博物馆组织多项活动,天琴演奏、变脸魔术等轮番登台,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还可在花灯廊猜灯谜,参加包汤圆等活动。

  此外,柳州市举办刘三姐大舞台文艺晚会,展现广西山歌文化。玉林市图书馆将中华美文诵读、春节书画展和游园活动融合举办,让读者在“静”与“闹”中度元宵。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2日 04版)

   

[责任编辑:邱亭]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