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庆实践”

2017-02-16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为完成综合素质实践课题《缙云黄芩的抢救性保护和快速繁殖》,西南大学附中高二年级学生熊安琪等3名同学跟随指导老师在重庆北碚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翻山越岭。“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才发现不足10平方米的缙云黄芩生长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知识,收获满满。”熊安琪说。

  2015年6月,北碚区按照城乡结合、中小学兼顾的要求,在5所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北碚区政府为此设立了5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中医药文化资料编印、师资培训、试点学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等的工作经费。通过近两年的试点,全区已逐渐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之中。

  “探索表明,中医药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用,中医药的一些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大有帮助。”北碚区教委副主任罗菁向记者介绍。

  但是,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伊始,由于无经可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北碚区卫计委副主任汪力华表示,活动筹划时就面临着“无专门教材、无专业师资、无可用课时、与目前提倡学生减负有冲突”四大难题。

  汪力华当时就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招募一大批懂中医、爱中医的教师,组成专职的专家队伍和师资队伍,吸纳更多的教辅编写团队,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漫画、小故事、歌谣等形式,使抽象枯燥的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但是,光讲中医药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通过校内中医药知识普及与“走出去”体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与知识的接受度,5所试点学校按照小学低段(1至3年级)、小学高段(4至6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四个阶段,分层次地安排了中医药文化和保健知识的讲座,并且各试点学校还组织学生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基地、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西南大学药学院等地参观学习。“学校连续几年的寒暑假都把‘寻找家乡的中药材’项目作为假期综合素质实践的必修课程,鼓励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南大学附中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罗键告诉记者。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05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