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统筹思维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

2017-03-08 04: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名家看两会】

  作者: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大量劳动人口和学龄人口从乡村向城镇流动。学龄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剧了乡村与城镇间的教育结构失衡,导致乡村出现大量的小规模学校。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校生人数少、布局分散、交通不便,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办学缺乏规模效益,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如何对待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两难的选择:如果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容易引发辍学,如果保留乡村小规模学校又难以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应该用统筹理念指导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

用统筹思维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首先,统筹城乡学校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量乡村学龄人口向城镇流动,除了是由父母打工带动的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子女择校带动的,即父母为了选择城镇优质教育而跟随子女进城陪读。我们的调查显示,有48.6%的乡村儿童因为乡村教育质量差才进城读书,有54.6%的陪读家长明确表示,如果城乡教育质量一样好,会让孩子回乡读书。通过对国家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200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7.66%,县域内小学教育城镇化率为31.4%。然而到2015年时,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升至56.1%,但是县域内小学教育城镇化率却高达69.4%。由此可见,如果能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就可以减少城乡教育结构失衡矛盾,引导“进城择校”学龄人口回流,稳定乡村现有学龄人口。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应该把乡村小班小校、乡镇寄宿学校和县城大班大校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统筹幼小一体办学,推进学制改革创新。乡村小规模学校学制不完整,大多只设小学1~2年级或1~3年级,有的还附设幼儿园。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小规模学校大多难以配备足够的师资,导致教师只能承担全科教学,甚至无法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鉴于现实情况,可以探索小学低年段和幼儿园一体化办学的新模式,试行初小和高小分段的混合学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以幼儿园为主体附带小学低年段教学是非常有优势的,即幼儿园教师不仅可以教小学1~2年级的课程,还有助于促进幼小适应。如果让小学教师教幼儿园,则比较容易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通过幼小一体学制改革创新,不仅有助于增加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配足配齐教师、开足开齐课程,还有助于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在探索幼小一体办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小学低年段小班学习到小学高年段大班上课的衔接和适应,从而避免小学高年段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环境变化对儿童造成的不利影响。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07版)

[责任编辑:王宏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