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学家发现1.25亿年前两性花化石

2017-03-10 05: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科学家发现1.25亿年前两性花化石

或挑战“被子植物白垩纪起源说”

  光明日报锦州3月9日电(记者毕玉才)白垩纪才开始有被子植物,这是以往学界较通行的观点,但辽宁西部一块1.25亿年前化石的发现,有可能将这一时间提前。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日前刊发了3位中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中国早白垩世一个类似人字果的被子植物化石》,展示了被子植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是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之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渤海大学博士韩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标本出自辽宁省凌源市郊区大王杖子附近的义县组地层,因而被命名为凌源假人字果。其生长时间在距今1.25亿年前,是该地层发现的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及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

  此前几十年,在义县组地层曾先后发现辽宁古果、中华古果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但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两性器官、茎和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韩刚说。

  假人字果和以前的被子植物化石的主要区别在于:雌雄蕊非常靠近,并且雌蕊在中央,类似现代被子植物中花的情形;和生殖器官相连的叶片具有双子叶植物型的羽状结网叶脉;最重要的是,它的种子着生在果实的中脉上。

  此前义县组中被子植物化石的多样性已出乎人们预料,随着假人字果的加入,义县组植物群中被子植物的队伍更加壮大,这不像是起源的早期阶段,被子植物真正的起源时间或许更早。“这些化石证据的出现,一方面对‘白垩纪才有被子植物’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在更早的时段里去追寻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者之一、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首席植物学家刘仲健教授说,“虽然假人字果的发现不见得是‘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它促使人们对既有的理论保持警惕。”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0日 09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