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2017-03-12 04: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邵大浪(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如果每幅作品的平均曝光以1/30秒计算,那么将这组西湖作品的曝光时间全部累计也不超过区区几分钟,但这组作品的拍摄完成却历经了整整30年的时间。

  自1986年来杭州求学,尔后留在高校从事摄影专业教育工作,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空余时间,背着照相机静静漫步于西湖畔,用我的心悄悄地与其交流、对话。当然,作为一个摄影人,这些年我也遍走神州大地,领略种种湖光山色和民俗风情,但是我内心知道,这些走马观花似的游历和拍摄,根本无法和我对西湖的这份深情和执着相提并论。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远眺曲院风荷,西湖之美在于“水光潋滟晴方好”,也在于“山色空蒙雨亦奇”。摄于2010年。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摄影与生俱来具有纪实和表意功能。在人类视觉文献记录活动中,摄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见证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而在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创作中,摄影富有意义的是能够体现光影、抒发真情、牵引想象和思考。如果说我在创作前期追求以精致唯美的影像展现我眼中的西湖,那么,现今的我则更注重透过西湖的表象,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意蕴。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摄于1997年。 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我喜欢宁静、平和的西湖。大部分快门都是在极其自然而放松的状态下启动的。在创作中我尽力摒弃浮华的色彩诱惑,运用黑白影像与彩色现实之间所固存的距离感塑造出作品的理性之美,以简练质朴的黑、白、灰色调表现出我的西湖心像。

  黑与白是色彩的两个极致,代表着最简单,却也有着最丰富的内涵。虽然西湖被称赞“浓妆淡抹总相宜”,但在我看来,西湖的美不在于喧哗和热闹,不在于色彩缤纷,而是在于素雅与静谧。以黑白影像表现西湖,既体现了西湖的无限丰富,也表现出西湖被抽象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简约,使作品少一点叙述,多一些想象;少一点白话,多一些诗意。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雪后,西湖岸边的泊舟与远处的雷峰塔遥遥相望。摄于2008年。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初夏时节,西湖中的荷叶与远处的白堤相映成趣。摄于2005年。 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徜徉于西湖山水间的游船。摄于2007年。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一叶小舟、二三春柳构成了古画卷般的西湖景观。摄于2005年。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黑与白:西湖的最美表情

清晨,行走在断桥上的游人。摄于2006年。邵大浪摄/光明图片

  我一直使用胶片拍摄西湖。自30年前在暗房里放大出第一张黑白银盐作品开始,我就深深着迷于传统黑白相纸上所呈现出的纯美而丰富的黑、白和灰色影调。观赏优美的黑白影调,感受丰富细腻的灰阶层次,不仅是视觉的愉悦,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当传统黑白摄影逐渐式微,周围影友纷纷将胶片相机转手或束之高阁时,我却初心不变,坚守着属于我自己的那一方黑白天地。

  当今飞速发展的数码影像技术,不仅使数码摄影的操控越来越便捷,影像实时显现,省时省事,而且,一旦发现拍摄时控制不当,甚至还可以马上重新拍摄。不可否认,这是数码摄影的优点,但或许也是它的缺点。它容易使摄影者呈现出“快门按得越来越频繁,而思考却越来越少的倾向”。

  使用胶片摄影则恰恰相反,摄影者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会按下快门。拍摄之后,还需要经过胶片冲洗和照片放大等原始而复杂的操作与控制,才能获得最终的影像。胶片摄影这种全手工式的操控,将摄影者的身心与拍摄对象及其影像紧紧交融在一起。费时费力的影像获取更让摄影者在创作过程中以虔诚之心礼敬拍摄对象。

  我始终认为自己手中所端的照相机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复制功能,使用它,更需要自己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无数朝朝暮暮、晴晴雨雨中,我背负沉重的照相机和三脚架沿着西湖孜孜追逐内心的西湖心像。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无从表达的迷茫。我时常提醒自己,真正的意蕴不仅仅在于被摄对象本身,也在于摄影者自身的学养与境界。

  不知不觉拍摄西湖已30年,时间不算长,也绝非短。30年的相守和情感,并不会在这组作品画上句号,我会继续我的西湖创作。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2日 11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