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守民歌艺术的诗意传承

2017-03-15 05: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姚飞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了无数优秀文化,紧紧凝聚着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的精神根脉,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文化传播与传承是电视媒体与生俱来的责任,文化类节目如何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如何适应大众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的巨大飞跃,是所有电视工作者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面对电视节目创作的新背景与新格局,东南卫视与海峡卫视在2017年开年之初为观众献上了一台极具创意的音乐类节目《天籁之声》,首创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模式,以创新实践成功地改变了音乐类节目的创作样态、呈现方式和审美心态。

坚守民歌艺术的诗意传承

综艺节目《天籁之声》现场图片 资料图片

  《天籁之声》的创作者们潜心策划,为原创民族音乐的孵化搭台,提升民族音乐的创作体量和质量。节目记录还原新民歌的创作过程,将歌手创作、排练和演绎的过程进行呈现,并将民乐知识、器乐知识等穿插其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性延展。创作孵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孵化倒计时等元素展现又增添了节目的紧张感和紧迫感,使得节目张弛有度,在平和的音乐享受中不失看点。

坚守民歌艺术的诗意传承

综艺节目《天籁之声》现场图片 资料图片

  以为音乐类节目就应紧张刺激、对抗激烈、热闹狂欢的认知偏执和误区致使很多音乐类节目往往在喧嚣之中很快落入同质化的创作窠臼,使其难以摆脱对战厮杀、激烈争夺和晋级淘汰的套路模式。《天籁之声》的创作者们直面音乐类节目创作的难处与痛处,在新的审美需求和创作要求中,首创了以主题邀约的方式让歌者沉下心来去创作并演绎民族音乐,为我国音乐节目的模式创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天籁之声》真诚地邀请具有各民族音乐特色和唱作实力的歌手们参与节目,在这里没有明星大腕的划分,只有演绎传播民族音乐的诚意歌者。节目别具匠心地根据每位歌手的民族特色、个人特征来设定特定的主题任务,并在演出前期对他们立下邀约,歌手完成歌曲创作任务之后登上舞台进行展演。节目注重任务发布的仪式感、强调主题设定的目的性,也注重歌手任务完成的贴合度。

  文化生发于大众百姓的一言一行、一餐一饮、一歌一舞,牵系着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一向热闹非凡的音乐类节目如何经过深沉积蓄、成为流传于世的中华文化?如何行之有效地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这是音乐类节目及其他很多综艺节目共同面临的问题。《天籁之声》找到了人类音乐的源头,回归了音乐创作的本真,将那些来源于草原山野、密林深处、山乡村落,依然在代代相传的天籁之声呈现在大众视野中。蒙古族的大气豪放、门巴族的空灵悠扬、彝族的自由宽广、汉族的浪漫典雅……节目让不同民族的优秀歌者去采撷各自民族的气质和魂魄并赋之以歌。

  古老的文明必然会承受时间的筛选,需要一代代人投入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去努力传承它优秀的部分。民歌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来源于历史深处的天籁之声,运载着民族文化的气息和魂魄。《天籁之声》尽其传承本分,全力守望中国民族音乐的精神家园,努力以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填补那些“南腔北调”在当代创新的空缺,以不落窠臼的苦心孵化、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以及不负真心的国际定位打造了一档原创的、民族的、艺术的,同时也是世界的综艺节目,真正改变了音乐类节目的创作方法和观众的审美期待,让音乐类节目走出热闹喧嚣,投入到潜心创作、传播民族之声的征途之中。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5日 12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