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2017-03-25 04: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创视域】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提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具体要求。

  放眼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文化产业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新消费、带动新就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当当线下实体书店吸引市民前来。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虚拟现实技术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个重要趋势和表达。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2009年—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制图:鲁元珍

  1、培育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 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经济增速调低了,可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却“不降反增”,这意味着传统产业必须进一步压缩和转型,拉动就业多、资源和能耗少的产业将得到优先发展。而文化产业正是无污染、资源消耗少的产业,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急需培育壮大的新动能。

  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渗透性,直接与“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及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相关,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把文化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和经营管理环节,既扩大就业,又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链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应主动作为、加快创新发展,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将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把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文化方面,要勇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文化文物单位内部活力,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使文化资源“活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及各行业的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长期以来,对文化的投入不足、欠账多,是需要精准加力补足的短板。新形势下,文化产业既要用好各类型的财政投入和政府投资,更要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形成文化“大众消费”“大众投入”,切实培育发展新动能。

  2、促进新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正从“吃得饱”过渡到“过得好”,据调查显示,休闲活动的支出在各个收入层次的消费群体中都有增加,精神文化的相关活动支出持续增长。也就是说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充足,关键看文化企业能否生产出适应需求的文化产品,这就为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2016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2017年又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文化消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国民幸福总值转变。文化消费的需求,还能倒逼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开拓艺术型、知识型、体验型、休闲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助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具体领域来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数字经济”。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首次提到了“全域旅游”,6次直接提及“旅游”,符合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2016年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17年提出将“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等。

  3、扩大新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

  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2017年中小企业也将加快发展。

  在互联网发展、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推动产业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格局:一方面,降低了文化消费的门槛,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只要一个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打游戏,文化消费更加高效、便捷、直达;另一方面,降低了文化生产的门槛,中小文化企业甚至是普通互联网用户只需“人脑+电脑”,就可以创作内容,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激活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数字创意产业进入“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国家要加快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要做大做强的产业集群。可以预见,在当前文化产品更加数字化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使中华文化的表达和弘扬有了更强大的技术装备优势。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文化产业要从供给侧提供更多让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一定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5日 12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