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2017-03-26 05:0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鲍盛华

  按照导航的提示,明明已经到了城市的边上,可抬头望去,却像来路一样,又是一座雄伟的高山。没想到,再一转,云雾散尽,柳暗花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呈现在眼前。

  大山深处的这座城市,就是吉林省唯一以“山城”之名为大家所熟知的通化市。“山城”之名缘于通化市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区,并且有多条河流缠绕其间:南部是鸭绿江与浑江之间的老岭山区,中部是浑江与辉发河之间的龙岗山,北部为低山丘陵区。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山水之城通化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参娃娃(剪纸) 邢艳丽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油菜花海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地下酒窖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龙湾秋景

发现通化:“文心”永驻山水间

放歌鸭绿江。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山城”曾经是“老城”。

  光绪三年(1877年),通化正式建治,定名为通化县。“通化”之名的确定,与穿城而过的浑江有关,而且很有深意。当年,浑江名为佟佳江,根据其满语译音,把这里称为通化。深意在于,“通”即融通、贯通,“化”即教化、王化,“通化”也就是融通和教化“顽民”使他们“通归王化”之意,最终达到“宜通化而安居”的目的。

  定名建治之后,清政府选择浑江中游北岸的盆地为县城的所在,历时6年时间建成。城垣呈方形,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楼。城门楼红漆木柱、飞檐翘角、顶瓦琉璃,十分壮观。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通化县城群山深锁,一水中分,“依山带江,天然气势”,风景秀丽,难描难绘。县署是整个城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共有三进。从红漆门柱和门扇的正门进来,可依次见到三大间、五大间房屋和正厅大堂,东西两侧则为数十间青砖瓦房。

  福聚厚绸缎庄、天合东鞋店、春和泰油坊、东江春饭店、永成庆药房……建城初期,县城东门外被确定为商贸大街,马路全部由条石铺装而成,街市十分宽广。东门外南侧城墙根向东则顺次排列着照相馆、修表店、刻字铺等人们日常光顾之所。随着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大山深处从此热闹起来。据称,当年的通化县城是中国东北的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长白山区西南部第一大城市。

  如今,一瓶葡萄酒又将这座山城的历史与今天紧密地连接起来。

  1937年,盛产山葡萄的通化成立了第一家葡萄酒厂。当第一瓶红酒生产出来的时候,有着浓烈色泽的酒液浸泡着瓶口的橡木塞,不仅持续不断地催生着这一小段橡木的身体,还催生着通化人兴奋的心情。被橡木塞紧紧封在瓶中的,也不止有红红的酒液,还有那串串山葡萄里裹带的周边阳光、青草、鲜花的山野气息。那是属于长白山的气息。只是,人们此时可能还不知道,位于长白山地区的鸭绿江河谷区是世界少有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带。

  让通化人没有想到的是,延续着通化“老城”历史的红酒给他们带来了无上的荣耀。1959年,来自通化的葡萄酒被定为国庆十周年国宴用酒,多少人因这瓶酒而感受到了长白山的气息。

  如今的通化,已经成为中国的葡萄酒之乡。为了展示葡萄以及葡萄酒的前世今生,特别是本地的红酒发展历史,通化市专门建立了“中国山葡萄酒博物馆”,把以葡萄酒为代表的商业文化固定在一个个精美的展厅里。酒的溯源、世界葡萄酒分布、山葡萄的品种特点、山葡萄酒酿造工艺、山葡萄酒的辉煌时刻……徜徉在展厅里,通过声、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人们轻而易举地进入到了一颗颗葡萄的世界。橡木桶贮藏区、罐储区、瓶储区、品酒区……进入深达9.8米的酒窖,人们又从这醇厚的红酒里品味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从“老城”成长起来的工商业文化,让通化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板块中,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通化市民营医药产业群雄并起。如今,通化市医药产业占据全省医药产业半壁江山,也让吉林省在汽车、石化、钢铁之外,又多了一个全国知名的龙头产业,通化也因此有了“中国医药城”的新称号。

  工商业的发展中容易出现为经济利益牺牲生态环境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通化市的回答很坚定,不但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还要保护好生态资源,构建更好的生态环境。为此,通化市坚定不移地建设绿色文化。

  如今在通化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故事:通化境内有一条蝲蛄河,在接近这条河的源头的地方,有1500亩左右的稻田,由于多年种植农作物和使用农药,蝲蛄河里已经看不见蝲蛄了。从2013年开始,为了保护水源地,这里实施退耕还湿,1500亩地全部恢复成原始湿地,结果,蝲蛄又开始大量出现。

  据介绍,近年来通化市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蓝天、青山、碧水工程建设,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陆续创建了各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森林覆盖率达67%以上。

  山美了,水美了,通化市还要让人也美起来。他们努力让公共文化之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文化的“惠民之心”在城市中流动。去年下半年以来,通化市民惊喜地发现,长白山民俗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等一大批新建或扩建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相继免费开放。饶有意趣的是,高楼大厦间随处可见文化景观。其中,投资2000万元建起来的佟佳江城市主题公园,将文化的雅意舒展在城市的土地上,诗意长廊、健康长廊、休憩长廊、生态长廊纵横其中,300多米长的文化浮雕墙景观带悠然矗立,城市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美得有底色。据了解,这座并不太大的山城,近年来用于城市建设的支出高达52亿元,其中主要以民生和文化为重点。

  无论是“老城”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从“老城”到“新城”始终延续的商业文化,还是今天突出发展的绿色文化、公共文化,彰显的都是通化那颗追求卓越的“文化之心”,这颗“心”就像江河一样在城市中贯穿、流淌,萦绕着这座山水之城,也幸福着生活在山水间的人们。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6日 10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