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厦门:“文明自觉”撑起城市文明新高度

2017-03-28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全国文明城市巡礼】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走进福建厦门思明区欣景佳苑小区,人们不由喜从心生,小区既看不到垃圾桶,也看不到一张纸屑、一个烟头。“垃圾不落地”成为现在厦门人的一种新风尚。

  厦门的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一戴就是十几年。这十多年来,厦门不断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自觉。

  大街上满是暖心的志愿者

  问起厦门流动的最美风景线,厦门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志愿者。”10个厦门人中就有一个志愿者,厦门的志愿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

  厦门最近流行一种志愿服务方式——亲子义工。3月18日上午,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齐聚蔡尖尾山公园,一起沿途捡垃圾。他们身上的红马甲特别醒目,路过的游客也纷纷加入到这场亲子义工体验活动中。

  从去年开始,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厦门连续两年在四个项目中均榜上有名,获得“满堂红”。

  3月20日,位于厦门新景数码港的女王色彩造型工作室里,创始人超歌和海威正与一位中年女士聊着一单生意。这位女士是湖里区久久爱心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赵亚娟,“生意”就是免费为金山养老院的老人们理发。两个90后年轻人,面对赵亚娟的期望,坚决地说:“今后每个月,我们都会去!”

  社区里书院被达人“包围”

  “上周六,我和孩子一起来这里学习了《大学》。”居民何兵说,这个国学班都是家长陪孩子一起来上的,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10岁。他的孩子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从开班到现在每周都没缺席过,已经坚持了四年。何兵与孩子的学习场所是海沧海虹社区的书院。

  国学、合唱是海虹社区书院最火爆的课程。这里还有戏曲、舞蹈、瑜伽、少儿古筝等自选菜单。这些排得满满的课程,都是由社区居民担起教学重任。

  近年来,厦门社区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的厦门人走进社区书院听课、学习,这个平台也成了居民的精神“舞台”。厦门充分发挥社区达人的“酵母”作用,开设“社区能人工作坊”“社区达人兴趣班”等特色讲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研究协会等,让更多居民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搭建居民融入融合的新平台。

  身边人当老师,以最“土”的方式讲到群众心坎儿里。在翔安云头书院,翔安著名本土民俗专家张再勇的课程《乡音,从端午节习俗说起》吸引了200多名村民。擅长“讲古”的张再勇,用幽默诙谐的本土方言,结合云头村的祖庙和历史,引经据典,将端午习俗与爱国爱家结合起来,让村民们产生了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爱心之花开满城市每个角落

  厦门快速公交发起以“童话暖冬”为主题的冬季爱心墙捐衣公益活动,挑选出八成新的衣物,统一送到大型洗衣厂进行清洁消毒后,再挂上爱心墙,供有需要的人取用。这样的爱心墙,在海发社区、兴旺社区、前埔北社区、莲丰社区等十多个小区都能见到。

  厦门人的爱是细腻的。几年前,厦门发起了“爱心超市”,以超市的形式接受社会捐赠、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等。目前,厦门市所有街道(镇)都设立了爱心超市,受益者已达60多万人次,社会捐赠物资价值8000万元。

  每天上午11点前后,长青社区莲坂西小区76岁的王阿婆准时下楼,一手提着保温锅,到街边不远的“爱心餐桌”服务点打饭。递上“思明区安康爱心老人餐桌就餐证”,王阿婆来一趟就能打两口人一天两餐的量。由政府牵头,爱心企业共同出资的厦门“爱心餐桌”近百个,有近50万人次老人用餐。

  “爱心”活动在厦门人的热情支持下,形成了爱心网校、爱心课堂、爱心门诊、爱心基金等“爱心联动”大品牌。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8日 03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