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生活的思政课

2017-03-30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思政教学】

  作者:郁树廷、李锦珍(郁树廷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李锦珍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在引导他们发展成才、帮助他们思想释惑、为他们更好地生活,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走进生活的思政课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结合发展实际 发挥引航作用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经对新入学的北大学子说,一个人成功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良心。从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来说,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和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大学生进了大学后陷入了发展性迷茫:“中学阶段上大学是目标,上了大学却搞不明白为什么上大学。”有的学生说是父母告诉他一个人必须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有的中学老师告诉学生上大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对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发展实际,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生发展状况,以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引航。

  在引导大学生发展方面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重点贯彻的。

  一是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表达了国家社会层面的理想,也包含了作为追梦主体的个人的发展需求。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注重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明白中国梦是“全民共享出彩机会”的美好理想,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是帮助大学生搞好人生规划,制定长远发展策略。人生是有目的地生存与发展过程,对一名高校大学生来讲,逐步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的个人短期、中期和长期人生规划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会对毕业后的择业有利,对于大学生的长远人生发展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找到自身优势与兴趣和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制定一个目标明确、任务得当、策略科学的人生发展规划。

  结合思想实际 发挥启发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我意识强而社会责任感弱;二是竞争意识强而抗挫能力弱;三是参与意识强而辨别能力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度,研究和探索加强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不动摇。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契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全员育人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程育人指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全方位育人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只有加强全方位的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传承与创新。我们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转变:一,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借助电脑和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信息,掌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的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二,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换。双向交流型的方法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三,从集中型向多方向、多层次、分散型转换。须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分散型综合运用,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结合生活实际 发挥渗透作用

  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物质生活,也有精神生活;既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学习生活,也有思想文化生活;既有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也有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他们的思想道德就是在这种广泛的生活中发生着、改变着。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作用,让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践行思想政治工作所传递的科学理论,从而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引导学生用心体察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从每天所见所闻事件和日常生活场景中感悟到科学理论的魅力,产生对积极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自觉追求和向往。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比较单一,社会阅历普遍不足。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或错误交往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引导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交往。这种交往首先从大学期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着手,如培养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处理矛盾。同时要鼓励他们走出校园,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学会尊重、理解、沟通、宽容、诚信等人际道德要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30日 14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