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研究钢结构的“魔法师”走了

2017-04-06 06: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詹媛

  3月21日傍晚,微信弹出一条消息:“陈绍蕃老先生去世了!”惊闻之后,内心凄凄,这个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授予“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荣誉称号的老先生,在98岁这年离开了人世。

研究钢结构的“魔法师”走了

  2016年3月,陈绍蕃教授在家中伏案写作。资料图片

  他留给我们的是指导桥梁、大楼建设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以及“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钢结构设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钢结构》和《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等关乎中国现代钢结构建筑建造的一系列标准和通用教材,一大批中国的建筑师们读着这些教材成长。

  与陈绍蕃老先生仅有的一次见面是在2016年。彼时,古城西安春雨淅沥,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一位老师的带领下,踏着微润的路面行至陈老先生家楼下,满头银发、身形高大的老先生双手扶着一个带滚轮的简易椅子迎出来,那时97岁的他已身患直肠癌,身体虚弱,需要辅助才能行走。

  他引我们进了左手边的一个小房间,一个旧电视靠门边摆在矮柜上,两条颜色灰暗的沙发靠墙相对而列。落座后,略略寒暄,他便开始讲起他的钢结构研究。“直角钢你知道吧?我最近在研究怎么能让它的结构更稳固,标准要定得严格精细一点。”接着又说,“我最近研究美国的钢结构标准,发现两处是相互矛盾的,还有一个标准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不精确,我正在写论文指明这一点。”

  我听得瞠目结舌——一个97岁高龄,患有直肠癌的老人,住了一个多月医院,才刚到家,就要赶紧修改论文投给美国的著名期刊,“美国那边给我的论文提了修改建议,我这两天正在抓紧改,好早点发过去。”这篇论文不久之后就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工程结构》(ENGINEERING STRUCTURE)刊发。

  我一眼撇到窗台上的几盆花草,插嘴问:“您平时喜欢养花啊?”他回头看看,大手挥了挥,说:“都是学生们送的,知道我心不在这儿,都送些好养活的,我基本不管它们。”

  “既然不爱养花,那平时有其他什么兴趣爱好吗?”他回答说:“有啊有啊,我喜欢看书读报。”我追问:“都是什么报纸呢?”他的答案是“光明日报”。“光明日报理论文章很好,有些讲方法论的文章对我们的研究也很有帮助。”他说,20多年前他曾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当时触动很大,尽管年代久远已记不清题目,但仍然依稀记得是一篇与方法论相关的理论文章。“我自费订了20多年光明日报,就算现在精力不济了,每天中午还是一定坚持要看半个到一个小时的。”

  他起身带我们去他的书房找当天的报纸,走到书桌边,顺势拧亮台灯坐在桌前。留给站在门口的我一幅这样的画面——因阴雨天而显得昏暗的书房里堆着一摞摞半人高、泛黄的书籍,一个古旧的书柜立在墙角,柜顶层层叠叠堆放着的资料挤到了天花板,柜子里也塞满了典籍。柜子前,一个身形高大的银发老人坐在书桌前,手里举着放大镜,端详着书桌上摊开的书籍。

  他就像一位魔法师,以笔为魔杖,把钢材设计成摩天大楼、设计成跨海桥梁,描绘着建筑的奇迹。

  这一别后,我常会想起这位老人,总以为还能再见面,谁知竟从此天人永隔。就在陈老仙逝的前一天,我还与他所在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位老师联系,说陈老近期一直在住院,食欲也不好,吃得很少。我们故作乐观地互相宽慰,祝愿老先生能振作起来,逐渐恢复健康。谁知第二天,却是噩耗传来。

  但我总不愿意相信他已经离去。在我的记忆里,陈绍蕃老先生,那个研究钢结构的“老魔法师”,总还在他的书房里,挥舞着铅笔,继续给钢结构标准“挑毛病”。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6日 13版)

[责任编辑:杨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