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典教育应“循序渐进”

2017-04-23 04:3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徐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偏正词组,前者为偏,后者为正,“国学”和“传统文化”都是用来修饰“教育”的。这也就是说,以经典学习为核心内容的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既然是一种教育活动,那就必须遵循教育的原则,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而不能背离这一规律和原则。

  在众多教育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历代教育家把这个传统的意蕴和意义诠释得显豁透亮。孔子主张“无欲速”,认为“欲速则不达”;《孟子》倡导要向流水那样,“盈科而后进”;《学记》则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些都是强调读书要由易到难,学习要遵循既有的序列,不能越级而进,不能急于求成。

  具体到经典的学习,即便在古代社会,明智通达的人们也没有让孩子一开始就读经。学生的学习,分为蒙馆和经馆两个不同的时期,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蒙书和经书,教师分别称作蒙师和经师。可见,古人把启蒙教育和读经教育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要过早读经。如在《蒙师箴言》《训蒙条要》《童蒙急务》和《教童子法》等著作中,都有“不必便授经文”“勿读经书”“《四书》宜缓读”等说法或论述。

  鉴于此,现今中小学阶段的经典学习,我认为应该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启蒙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而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以豫为先、及早施教,教之以事、培养习惯,宽严有节、宽猛相济,识字为先、目标单一,量资循序、少授专精,诵读为主、适当讲解等;也编写了大量流传广、影响大、针对性强的蒙书,其中有很多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在历史上沿用了数百年乃至千余年,成为传统启蒙教育的经典。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并应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中。

  在小学阶段,经典的学习可以以学习传统蒙书为主。具体而言,一至三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弟子规》《小儿语》《朱子治家格言》等,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至六年级学生则以知识的学习为主,包括《三字经》《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这些文本,不仅是古代读书人知识结构的缩影,是我们现今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用韵语和偶句写成,句子短小,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至于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代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贯穿在整个中小学阶段,而且可以贯穿在人生的各个时期。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魂魄所系,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指示着这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灵沟通的过程,是和历史上最智慧的头脑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经典教育是最优质的教育,是最有价值的教育。作为民族的一分子,绝对有必要满怀“温情和敬意”“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我们民族的经典。

  但我们民族的经典,产生于我们民族文化奠基的“轴心时代”,距离我们现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其中佶屈聱牙的文字、晦涩艰深的义理,即便对于研究者而言,释读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孩子而言就更是犹如天书。所以,我们主张初中阶段可以选读《四书》和百家诸子,高中阶段可以选读《五经》,并适量选学史部和集部最有代表性的文献。

  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但不适当的做法,也会将它引向灾难。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进入经典学习的大门口竖起一道指示牌,上面书写上“循序渐进”四个大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3日 05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