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故宫文物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2017-05-09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

  雍正戴着假发的半身画像,郎世宁绘午瑞图,《英国屈臣氏惠济全书》……这些带有浓郁“洋味”的文物,正在故宫午门西雁翅楼展出。5月8日,“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在京开幕。为了贴近展览主题,经由光影的营造,古老的展厅被深蓝色调萦绕,宛如浩瀚大海般静谧、幽深。

故宫文物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5月8日,“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幕式上,观众正在拍摄金星玻璃烧造的系列工艺品。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摄/光明图片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古老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对外往来的门户。宋元以来,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特产,通过中国东海、南海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加强了中国与东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友好往来。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明和中华文明联系起来,销往海外的中国特产深受追捧,并出现了根据国外要求来样加工制作的产品。

  “同时,域外的科学思想、工艺技术、仪器、医药以及香料、宝石等生活用品也漂洋过海,被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其中一些还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宫廷,融入王朝政治和宫廷日常生活,甚至对宫廷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单霁翔表示。

故宫文物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粉彩纹章瓷盘 故宫博物院供图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利用院藏品举办的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展览。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珍品140件(套),包括陶瓷、书画、图书、玉器、金银器、珐琅器、钟表、科学仪器、家具等门类。这些文物主要来源于明、清两代贡使往来的礼品、外国传教士带来的礼物、宫廷采购与定购、奉旨由宫廷或地方作坊仿造的舶来之作等,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跟外部世界的交流与互动。

  其中,展出的粉彩纹章瓷盘就属于来样加工产品。16世纪初,葡萄牙人来华不久,即开始在中国订制绘有西方贵族象征意义纹饰的瓷器“纹章瓷”。他们将代表欧洲军团、王室、贵族、城市等标志的徽章绘于瓷器表面,以示专用和纪念,因此又称“徽章瓷”。17世纪后期“纹章瓷”开始盛行。康熙时期纹章瓷主要以五彩和青花为主,雍正以后,绘有纹章的粉彩瓷器成为主流。

故宫文物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 故宫博物院供图

  据介绍,故宫所藏的这个瓷盘,纹章是荷兰范·斯宾与范·霍根多普两大家族的徽章组合。瓷盘的主人是范·斯宾男爵(1746~1827年)与其妻萨拉·乔安娜(1755~1828年),可能是1785年两人为了庆祝铜婚纪念而专门定制的瓷器。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有一件同样的徽章瓷盘,器形为花瓣口,应属于同一套瓷器。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由清钦天监官员、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1669年制作而成。仪器上的水平圆圈为地平圈,刻有度分,与地平圈垂直相交的为子午圈,刻有四象限子午圈以内的各环分别为黄道带、黄道圈、赤道、白道,皆刻有度数。地球安设在通轴的中心,上刻有“亚西亚”“欧罗巴”“阿美利加”“利未亚”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

  “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历经千年所凝结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这个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又一举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值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办之际,举办此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

  展览将于5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至7月8日结束,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即可参观。

  (光明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9日 09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