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题人

2017-06-12 04:5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位领导干部的初心】

  光明日报记者 鲁博林

  少有人知道,廖俊波曾是一位物理系出身的“理科生”。

  1988年,廖俊波考入南平师专物理系。他后来的妻子林莉,是他的同班同学。

  那个年代的师专,因为毕业分配全包,许多学生上进的意愿不甚强烈。但廖俊波是个例外,他品学兼优,又酷爱读书,不仅多次赢得奖学金,还兼任学生会主席,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和组织天赋。

解题人

插图:郭红松/光明图片

  对廖俊波而言,这个世界,恰似一道看似繁复的物理题,正应迎难而上,分析化解。

  “俊波身上有很多理科生的特征,既直截了当,讲究效率,也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林莉回忆说。

  师专毕业后,廖俊波分配到邵武市大埠岗中学当老师。讲台上,他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讲台下,他的备课极其严谨,教案都做两份,一份草案,一份完稿。第一次带毕业生,他的班统考成绩就拿了邵南片区第一名。

  这也给时任大埠岗中学校长的傅以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很认真,善于在与同事的交流中相互学习,迅速提升。”傅以佑说。

  两年后,廖俊波被推荐到大埠岗文化技术学校,担任教导主任。而他接到的任务,是扫盲和新型农民培训,比如做养殖培训。

  许多人好奇,一个物理老师怎么做养殖培训呢?但这对廖俊波来说,却算不上什么难题。

  一开始,他去参加市里开办的培训班,再回来做基础培训。培训期间,他还同市里诸多专家教授建立了联系,邀请他们来做进阶的培训。

  自我提升,广泛动员,这就是廖俊波的“解题思路”。

  更难的问题,还要等到廖俊波主政一方之后。1998年,表现优异的廖俊波提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4年后任党委书记。在拿口期间的廖俊波,开始为更多的人负起责任。工业园区的实践,也是从拿口开始的。

  “拿口做工业园区也是迫不得已。”当年廖俊波在拿口期间的老领导熊贻荣回忆说,那时中央刚开始搞小城镇建设试点,“俊波仔细研究过政策,预感到农业的收入会减少,乡镇的致富最终需要工业的支撑。”

  当时的拿口本有铁路贯通,交通上有优势,但定位不清,发展不明。廖俊波上任后,一面嗅出了政策风向的变化,一面也敏锐地察觉到,不通高速也可能造成“优势逆转”。

  他迅速决定,在两年的窗口期内,把拿口打造成“工贸型”乡镇,以此实现突围。

  拿口的工业园区,就是这个时候拔地而起的。在他的积极筹措与运作下,第一季度就有4家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落户,工业税收实现连续3年翻番,一举改变了依靠烟叶税收度日的状况。

  这个成功的乡镇工业园区,也成了闽北的首创。

  “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这是廖俊波当年的老同事对他的评价。而他自己也常说,“不琢磨人,只琢磨事”。

  只是廖俊波“干事”又并非“蛮干”,就像面对一道物理题,必得分析题路,对应建模,步步为营。庄子形容庖丁解牛,是“批大郤,导大窾”,游刃有余,而廖俊波无疑正是干部队伍中这样一位智慧的“庖丁”。

  对廖俊波来说,再没有比“为民办事”更能自我满足的成就感和自我鞭策的初心了。

  “每当办成一件事,他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林莉形容说,那时候他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显出解开难题时孩子一般的兴奋。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2日 02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