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017-06-12 05: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焱

  感恩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珍贵的一课。学会感恩,对现在的“小王子”“小公主”们尤为重要,每天睁眼,饭在桌上、衣在手边的生活让孩子们觉得理所当然。长此以往,生活中的任何不如意都会变成“别人”的疏忽,孩子们很难培养起坚忍的品格和快乐的人生态度。“精彩的人生属于那些对挫折也心存感激的人”,说到底,感恩是积极的思考方式和谦卑的人生态度。

  似乎一夜之间,孩子们在各类演出中的保留节目,就是操弄着不太熟练的手语唱《感恩的心》;无论是“小男孩给妈妈洗脚”,还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给儿子藏饺子”,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都非常悲情甚至是苦情地提醒子女亏欠了父母,以引发子女的愧疚感和情感负担,唤起感念亲人的情绪,从“亏欠——补偿”的角度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顺从父母。殊不知,这样的感恩,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却因为缺少内生动力无法成为长久的思维方式。

  感恩是否需要通过仪式化的活动来催化,如何走出“用力过猛”的困局,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真正走入孩子日常生活与内心,值得每一位教育者与家长思索。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安徽一家社区幼儿园的孩子们绘制扇子,送给老师,表达祝福与感恩。新华社发

  感恩教育是一种体会和感悟。在真实生活的场景中,观摩和体会父母、老师以及身边每一位需要感谢的人的付出与劳作,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感悟和收获。老话儿说得好,“寒门出孝子”,贫寒人家的孩子更早地参与到生活中去,“贴身”观察父母工作的艰辛,在情感上理解了父母的难处,从而从小就懂得感激父母,愿意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近日媒体报道,南充有高三学生就毕业撕书宣泄一事写信向保洁员致歉,“同学们压抑很久的情绪通过撕书来宣泄,这样的方式确实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麻烦,还请你多一份谅解和包容”,信中说道,“在无数个中午看到保洁阿姨弓着背打扫卫生的样子,都能想起父母操劳的身影”。这封语言平实的信打动了不少人,就是因为其中所渗透的感恩之情和质朴的爱。没有刻意的安排和豪言壮语,感恩教育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通过言传身教被深深植入了学生的内心。

  只有被人从内心接受的教育才能持久,并生发出久久不息的内生动力,从而变成潜移默化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感恩教育也不例外。但在很多感恩活动中,最具感染力的环节往往是家庭故事的分享。为了达到煽情的效果,老师和所谓“专家”鼓励、催促学生分享家庭生活故事,其中有亲子冲突的故事,有暴露学生或家长缺点的故事,也有亲人死亡的故事,在悲情的戏剧冲突下,会场气氛达到高潮。但讲故事的学生把隐私分享给了并不一定知心的同学甚至陌生人,之后他们能不能得到全体同学的由衷理解、同情,却未可知;而作为听众的其他学生也经常有“当时哭得稀里哗啦,哭完以后啥事没有”的尴尬。

  懂得感激他人是一种很高形态的修养。但凡修养,不会通过一两次形式化的活动而获得,必定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深入内心。“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卡尔·雅斯贝尔斯这句话对所有的教育领域都有借鉴意义,包括感恩。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2日 08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