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播技术对大学文化的影响

2017-06-14 04:5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菁华 梁园(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人类创造了传播媒介,同时传播媒介也塑造了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不仅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而且与人类的文化活动密切相关,二者互为一体又彼此推动。

  人类从口口相授到出现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再到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的出现,传播技术和媒介的每一次变革,都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新的传播技术促使信息更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给人们全新的传播体验,增加了传播的深度、广度,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重组各种文化要素,创造出新的文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一个参与个体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场传播革命的冲击。当新的生活方式逐步蔓延成为普遍的生活需求后,社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进而演变成社会文化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于处在时代前端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早已离不开网络。

  据一项关于“校园中获得信息最重要的渠道”的调查显示,34.6%的学生会选择移动客户端,30.7%的人选择浏览网页,14.7%的人选择报刊,5.3%的人选择广播,其他为14.7%。可以看到,通过移动客户端以及网页这些新媒体接受信息的学生已经过半,网络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赋予了90后大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更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性格更为自我、张扬,他们既构建、扩散着网络文化,同时又在这种新文化里汲取新知,比年长一代更适应网络文化所倡导的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他们从传统的被教育者到参与教育,由社会化的客体成为社会化的主体,这种反向社会化的现象诞生了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反哺”。

  网络新媒体推进了大学校园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了大学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加剧了校园各个层面结构的变化。尤其在教学方面,网络和新媒体为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快捷广阔的空间,成为信息传播的助推器,而传统教学的单向渠道传播形式已经无法跟上信息爆炸式增长的速度,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更新需求。学生们通过网络、借助新媒体获取各种知识信息,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授课模式,形成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现象削弱了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中心性和权威性,师生之间不再是你教我学的主从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现象打破了教师的文化垄断和“霸权”,构建了新的大学文化体系。

  大学文化是大学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沉淀,既受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经过传播被在校人员和社会大众所认同,又通过反向吸收着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进行整合。当网络文化作为全新的信息文化逐渐渗透到校园原有文化结构中,大学文化已经无法保持原有的封闭性和独立性。网络文化“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令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以及网络本身附带的文化经过碰撞、融合生成新的文化,并通过新媒体向社会传播更富时代特色的大学文化。这种双向的传播,使各种文化体系有了更便捷的渠道进入大学,也给大学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构了新的校园文化生态秩序。

  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无疑提高了大学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互联网对大学、大学生以及大学文化生态的影响。网络填满了大学生活,占去了大学生系统阅读和求知的时间,这对大学的文化建设和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作为文化机构的大学更要有自己的文化。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塑造顺应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是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需要借势传播技术的革新,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4日 11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