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招办主任和专家告诉你

2017-06-21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

  高考结束之后、考分出来之前,是一段令考生和家长纠结的日子。一边是焦灼的等待与期盼,一边是反复的掂量与权衡。怎样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专业?如何才能在填报志愿时作出最佳抉择?继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支招、解惑后,光明日报还将陆续专访多所高校招办主任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请他们为广大考生的志愿填报、专业选择提供最贴心的意见和建议。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招办主任和专家告诉你

陕西西安举办的一场高招咨询会上,考生和家长在了解学校招生信息。新华社发

  以兴趣、匹配度和需求来确立专业志愿——访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东

  作者:严红枫 周炜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期如期而至,考生和家长们又将开始新一轮选择与纠结。如何让考生在这关键时刻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家迫切想知道的。6月19日,记者专访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东,请他谈谈关于志愿填报的原则与策略。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招办主任和专家告诉你

北京市举办的一场高招咨询会上,家长在翻阅高考报志愿的资料。阿静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三个维度下确立志愿

  记者:考生在专业填报时应该重点考虑哪些要素?

  王东:填报志愿、选择未来应该是考生成人后的第一次独立决定的事情,家长应该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导,让孩子自己负起责任,主动思考、分析、选择、填报高考志愿,不要逼着孩子去选父母心目中的所谓“好”学校和“好”专业,而是鼓励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追求梦想的人。

  具体志愿选择时,我建议考生从兴趣、匹配度和需求三个维度去确立专业志愿。

  第一个维度是兴趣。据相关调查显示:近60%的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是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或服从调剂进入所学院校和专业,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50%的学生表示将会重新选择。如果没有兴趣,学起来肯定会很累,效果不会很好。浙江大学在高考招生政策中,充分考虑到了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在普通批次,我们能确保100%满足学生的专业志愿。什么叫100%呢,就是学生填满专业志愿,就不会被调剂到他没有在志愿表中填写的专业。学生最后所录取的专业,必定是他填报时的专业志愿中的一个。

  第二个维度是匹配度。不要粗放地理解对专业的兴趣,比如对金融学感兴趣,你是对这个行业赚钱感兴趣呢,还是对数字感兴趣?对计算机专业很感兴趣,是对计算机游戏有兴趣,还是对电脑硬件或者编程有兴趣?与一个专业是否匹配,可以从你高中的优势科目来考察。

  在招生咨询过程中,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在志愿填报时做到知己知彼,这个“己”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和特长,“彼”就是高校和专业,然后帮助孩子分析、比较,寻找能发挥孩子特长、成就理想的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切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是社会需求。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追求热门专业的做法,只是提醒考生不要盲目报考热门专业,而是要充分考虑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有的热门专业对应的社会需求的确很大,而有的则是“虚热”。为什么会出现有的社会需求高的专业,招生分数会相对低呢?这些专业或许在人们的观念中相对来说比较“艰苦”,但要考虑到社会是在进步的,社会需求推动下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工作条件肯定会逐渐改善。比如地质专业,过去人们印象中的在大山中艰难跋涉的场景会越来越少,人们可以借助遥感、航拍等更先进的手段来替代部分艰苦的工作。

  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未来

  记者:志愿填报,怎样把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考虑?

  王东:我很想对考生说,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未来。

  一所学校的声誉、文化传统,不同时期积累的文化认同、各种强势学科等,都是我们考察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重要角度。不但要看现在,还要看过去,看未来。

  比如,浙江大学地处,这里有非常活跃的电子商务经济基础,浙大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控制、机电、数学、管理等专业全国领先,既是“绩优股”,又是“潜力股”。依托地域环境,学校必将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产生重要的贡献和社会影响,培养大量的人才。

  我建议家长能陪孩子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去充分了解不同学校的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走进不同的大学,你就会感受到不同的大学气质,这来源于不同的办学历程、发展特色和地域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复合交叉人才。实施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精品化战略,推进课程体系的宽、专、交和课程内容的精、深、通的结合。学生只要选大的方向,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了解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长,确认主修专业。这样,学生就有更多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大类招生让同学们拥有更多交叉学习的平台,更多复合型学习的渠道,学生的交流机会多了,选择多了,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会成长得更鲜活、更自主,更加从容地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招办常务副主任王琳媛:多关注一下大学的精神特质

  光明日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记者:填报志愿,到底是看专业、学科排名,还是人才培养理念、就业数据?

  王琳媛:填报志愿可参照的维度太多,有成千上万的考生,就有成千上万个选择,一定要深入剖析自身学习乐趣、专业志趣、志愿兴趣,制定最优志愿填报策略。在这里,我有两点想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以大学精神导向志愿填报。每所大学各有其特质和底蕴、内涵。大学四年,正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的影响可谓长期而且深远,甚至可能更胜过知识的传授。所以,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和家长要多加关注一所大学的精神及其孕育、传承给学子的特质。就拿我来说,一直学习、工作在交大,接触过很多交大学子,虽然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不同,性格兴趣不一,但交大精神,比如“求实学、务实业”的求真务实精神、“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所传递的感恩与责任意识、“思源致远”所弘扬的勇创一流的梦想与激情,这些都已经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学子们人生路上坚定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指引。

  第二,学会取舍,放眼当下与未来。经过十年寒窗,我想考生基本上已经对自己的特长、天分、兴趣等较为了解。在填报志愿时,大部分人对学科方向、领域都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确定。大方向确定后,再找到更适合自身的专业门类。但我想肯定也会有一部分人,面临着“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困扰。冷、热门专业与个人志趣间的差异如何取舍?遵循内心的选择,还是跟随当下时代的浪潮?对这些考生而言,接下来的志愿填报,面临的是艰难的选择,也是对其人生未来预见与规划的考验。希望考生们能够学会取舍,放眼当下与未来,作出无愧于内心的选择。

  记者:除了理念层面的建议,还有没有一些便于操作的建议?

  王琳媛:第一,熟悉政策,知己知彼。在高考改革的当下,志愿填报方式方法较以往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的填报经验可参考度也没有之前高。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对各项填报政策做到胸中有数,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志愿批次和填报方式。

  第二,关注目标院校。我想大多数同学在填报志愿前就已经确定了几所心仪大学。对于这些目标院校,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相关录取原则以及政策,了解各院校之间的差异。比如有些大学在录取时有级差,有些没有级差。各个大学的投退档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交大在投档前会与当地教育考试院事先进行沟通,确定投档比例,并对所有服从专业调剂的投档考生进行录取,这批考生无退档风险。这些政策,考生们也要及时了解清楚。

  第三,积极联系,主动沟通。如今,各高校面向考生的报考服务与咨询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提醒考生们一定要积极联系,主动沟通。以交大为例,官网、微信、微博都会发布各类招生资讯。同时,报考期间也会在各省市设专家报考咨询服务,建议同学们及时关注,获取更多更专业的报考信息。

  记者:今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志愿填报有哪些批次呢?

  王琳媛: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增加了招生计划数,进一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在全国形成了志愿填报的全批次、全过程和全覆盖,包括自主招生、提前批、普通批等批次,同时继续在一省一市开设综合评价招生,聚焦各类优秀考生,为考生量身定做“最佳填报组合”。

  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开设了提前批次招生,包含工科试验班类、理科试验班类、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医学院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技术类等优势专业。2017年,更是在安徽、甘肃、上海、福建等省市增设了提前批次的招生,为考生们提供更多进入交大的机会。

  同时,在面向全国范围的普通批次招生中,上海交大投放了强势理工经管类专业和医学专业,以及精品文科专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志趣进行填报。

  此外,上海交大今年贫困专项计划和思源计划的招生数量已经超过了500人。其中思源计划招生采取了分省制定招生计划,按高考成绩排序录取的形式,请报考思源计划的同学们及时关注。

  南京大学专家支招志愿填报: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志愿的选择关乎人生的发展方向,“考得好”更要“报得好”。那么,高考志愿究竟该如何填报?学生和家长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日前,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浩,请他为广大考生支招。

  首选学校 其次考虑专业

  记者: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很多考生与家长纠结应该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您认为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当两者有矛盾的时候,该优先选择谁?

  李浩: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原因主要在于考生既想进名校,又想读热门专业,但是分数无法让两者兼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两种解决途径:一是降低对学校的要求,在往年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中选择热门专业;二是坚持选择目标名校,进校后再通过该校的转专业通道转到想读的专业。

  而在这两种途径中,我建议大家还是以学校为第一考量,把专业选择放在第二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在当今社会,知识获取的方式愈加多样化,大学的意义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精神气质的打磨。一所学校的学术精神、校风传承、人文气息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不仅具有优秀的学术水平、卓越的师资群体、一流的硬件设施,更有不可比拟的人文传统和氛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目前很多学校的转专业机制相对完善,学生可以在入学后通过相关流程转到其他专业。例如,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实行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往往要等到大一下甚至大二下才选专业,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他们更大的选择权。以南京大学为例,本科生教育分为学科大类培养、院系学科层面培养、院系专业培养三个阶段,在阶段间的过渡中依次完成从“大类——某学科——具体专业”的选择。这样就把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划分为两个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南大,从学科大类到专业再到毕业,不仅有三次选择机会,而且可以通过专业最低准入的机制,通过选修课程申请转专业。也就是说,不仅可以说是零门槛,而且还可以在大一下、大二下和大四,有三次转专业和取得第二专业证书的机会。

  专业“冷热交替” 切勿盲目跟风

  记者: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和家长都有自己的考量,经常要将专业分出好坏、冷热。从招生的角度来说,考生应该怎样选择和填报专业,在专业和兴趣之间又该如何权衡?

  李浩:专业只是通往职业的一把钥匙,很多专业同时可以打开一把锁。在兴趣明确的情况下,“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才是选择专业时应有的态度。

  一方面,专业的“好”与“坏”、“冷”和“热”是相对的,也是变化的。入学时的热门专业在毕业时未必热门,所以选择专业时切勿盲目地择“热”弃“冷”。

  此外,并非所有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有明确的专业取向,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以基础学科为主,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因为基础学科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无论是转专业还是考研,都有一定的优势,也有更广阔的选择面。

  南京大学招生呈现三大新变化

  记者:今年南京大学的招生政策有何变化?对于报考南大的学生,您有何建议?

  李浩:今年南大的招生政策主要有三个变化。首先,今年南大实行按大类招生,在去年38个院系大类和专业招生的基础上,招生专业调整为15个,其中跨院系大类7个,院系大类4个,非大类专业4个,招生人数保持不变。这样一来,考生不必纠结具体的专业问题,可以在接受一年的大类培养后,选择具体的院系及专业。

  其次,由去年设置专业级差,改为不设专业级差。在过去,专业级差在引导考生按梯度填报志愿的同时,也遏制了考生的填报意愿。比如,有个考生特别想填报南大经济学,但是又怕不一定被录取,所以干脆不填。取消专业级差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接受考生意愿。

  最后一个变化主要针对江苏考生,今年南大首次在江苏省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招生计划不超过100人,录取依据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60%+南大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在江苏省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前完成录取,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高校的录取。这样一来,高考成绩不再是衡量考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更多学生有了进入南大学习的机会,也保证了江苏省的生源质量。

  所以,对于有意愿报考南大的学生,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详细了解上述三大新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科学填报。

  “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为考生出谋划策

  作者:徐谭 晋浩天

    又是一年报考时,首届“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将携手全国40所高校招办主任,为考生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出谋划策。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招办主任和专家告诉你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徐谭摄/光明图片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招办主任和专家告诉你

光明网直播主播在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门口与网友互动。晋浩天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1日 05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