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顺应科技创新新实践 提供科学发展新创见

2017-06-22 04: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科技创新智库:

顺应科技创新新实践 提供科学发展新创见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2017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6月16日至17日在沪举行。围绕“创新全球化与城市功能再造”主题,与会者勾勒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新图景,解析了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城市地位与功能,并就上海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真知灼见。

  科技创新发展实践呼唤新的知识供给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如何抓住机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级经济学家、美国学者马里奥·塞万提斯表示,要应对全球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是关键,需要在协作、融资和治理机制方面实现创新,加强研究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教育、研究、创新间的互动与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提出,创新浪潮前期阶段,发展动能主要来自对技术的预期和想象;创新浪潮后期阶段,发展动能主要来自技术向已有经济部门的全方位扩散和渗透。对此,政府要积极接受创新,既要树立坚定的改革决心,又要控制好创新的负外部性,引导创新向创造性、包容性而非破坏性的方向发展。

  对于政府如何促进创新,《创新经济学手册》主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布朗温·H.霍尔建议,降低创新成本、建设创新友好的市场结构、保护知识产权、引导创新需求和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注意避免政策的矛盾和冲突。

  在融合共享中形成高效共治,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路径。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郭哲表示,就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来讲,要依赖于多元主体参与、政府职能的有序转变、政府和市场的积极互动等。应引入更多第三方力量有效参与科学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决策,以新的科研共同体、产业共同体形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高效互动。

  科技创新合作将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认为,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水平的重点领域,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一带一路”顺利推进。

  释放城市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功能

  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政策—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科努特·科洽斯基表示,城市是全世界的增长枢纽和新理念新方案的实验地,也是开放型合作创新的重要场所。

  中国是创新的供给和需求能力都很强的国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城镇化为中国自主创新提供了机遇。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要注重吸收其他城市的设计理念,如纽约的人文精神和居民互动性、硅谷的高科技和流动性等。

  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吕薇表示,政府主要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人才政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法治环境,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开放型的创新体系,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流动障碍,加强区域协调。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表示,要将创新植入城市规划,积极开拓知识类创新空间、产业类创新空间和嵌入式创新空间等。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既要有硬实力,更要有软实力,要在全球知识体系、产业体系、创新创业体系和城市体系中扮演节点和枢纽角色。”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骆大进认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难点和突破口体现在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和创新制度等四大方面。要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根本问题,根据不同创新主体的不同需求,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培育一流科技创新智库,提供科学精准咨询服务

  “要努力做未来世界的瞭望者和发展战略的谋划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表示,高水平智库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与国家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有担当——为推动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有格局——放眼全球,融通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有谋略——提出面向未来发展、关注总体趋势的判断等。

  骆大进提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要扮演好五种角色:当好创新发展的瞭望者,主动聚焦引领性创新议题,突出前瞻性、预见性研判;当好创新战略的谋划者,以强大的专家网络和科学的方法体系,形成科学的解决方案;当好创新治理的推动者,推动构建完善多主体参与、多层次互动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当好创新人才的培育者,为政府、企业输送决策和管理人才;当好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做好科技创新规律的阐释、科技创新战略的解析、科技创新精神的弘扬工作。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2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