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好人生第一次规划勿忘最初梦想

2017-06-23 03: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做好人生第一次规划勿忘最初梦想

——听高校招办主任和专家谈如何选择学校怎样填报专业

  北京大学招办主任李祎:用好分数看淡分数

  光明日报记者 王庆环

  22日,甘肃、吉林等省公布高考成绩。23日开始,北京等省市也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纠结”的报志愿选专业阶段正式开始。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祎提醒考生,选择专业也要不忘初心。

做好人生第一次规划勿忘最初梦想

四川内江的一场高考招生咨询会上,考生在了解招生信息。兰自涛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记者:许多考生其实对大学名目繁多的专业完全搞不懂,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与什么样的专业方向相匹配也研究不多。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李祎:我们希望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千万不要仅凭主观想象或者盲目“随大流”、追“热门”,应在全面了解信息的基础上理性选择,最好和经验丰富的高校招生老师面对面地沟通。

  其实,今天的本科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与20年前有很大的区别,本科已经不是大家追求的最终学历,而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美国的哈佛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在哈佛,本科强调人文和基础科学教育,并不区分具体应用专业方向,也就是说,一名本科生可以对商业和金融感兴趣并且修很多这方面的课,但是哈佛并没有一个商学或金融的本科学位授予他,申请哈佛大学的本科就不必为选择专业而发愁,因为大家都知道,本科学习最重要的是打基础。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考生如果对大学专业还不太了解,大可不必现在就为学哪个细分专业而过分烦恼,因为所有的应用学科都是从基础学科中衍生出来的。如果本科结束之后你还想继续深造的话,那么本科阶段,最适合的就是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这样,不仅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厚积薄发,在未来发展中更具潜力和后劲。当然,我们的招生老师也会深入到各个地区和中学与考生充分沟通并提供专业的咨询。

  记者:现在大多数省份都实行知分报志愿,您认为考生如何做到理性填报志愿,从而做好人生和职业的第一次规划?

  李祎:我想谈三点建议:第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考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兴趣特点,在心底里也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也就是“初心”。这个梦想往往和孩子的兴趣、特长相吻合,从长远来看,也是未来最佳的发展轨迹。现在很多省份实行“出分报志愿”,更要避免陷入“凭分数选专业”的误区。“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考生取得好的成绩,就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无论是在未来的学习还是发展中,都会更加顺畅。

  第二,“用好分数,看淡分数”。分数是能否被心仪学校和专业录取的“硬指标”,应该好好研究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分数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考生的志向。但是,分数更应被理性看待,这是通向本科阶段的一座桥,而不是限定未来发展的一道墙,不要让高分反成“紧箍咒”。高校的专业并非“明码标价”,录取线只能作为报考参照,并不能如实反映等级和优劣。尤其是在以“专业+学校”方式填报志愿的省份,更应该注重专业本身是否适合考生,而不是因为迁就分数而“削足适履”。

  第三,“目光长远,合理规划”。我们对恢复高考以来的“热门专业”做过统计,发现短短40年间,风向至少变过5次。社会在发展,大多数专业都曾在“热门”和“冷门”中起伏,高三毕业时精心选择的高薪职业很可能在大学毕业时就不太符合时代脚步了。所以,考生大可不必为了“听这个名字好找工作”而选择某个专业。

  另外,鉴于未来高学历、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增大的趋势,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进行较为长远的生涯规划,像北大会提供大量海外交换机会、硕博深造平台、大类培养、辅修双学位、研究性学习、交叉学科项目等有利条件和政策,都要纳入考虑之中,为自己规划一条更完善的发展道路。

  西安交通大学招办主任訾艳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张哲浩 谢霞宇

  无论线上线下,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各种数据信息正“满天飞”,甚至还出现了志愿填报培训或辅导机构。记者日前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訾艳阳,听他解读高考志愿填报的正确“打开方式”。

  记者:如何准确把握填报志愿的相关信息,您有何建议?

  訾艳阳:目前,知分知位大平行志愿出现以后,社会上有一些咨询机构在做这样的服务,很多考生和家长通过辅导机构的帮助来填报志愿,这种“花钱买安心”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这样的服务未必适合每一名考生。我建议家长和考生充分利用便捷发达的互联网优势,浏览你感兴趣的高校近三年的整体录取分数线,具体到每个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进行对比分析,充分做好前期准备。等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去找自己有把握报考大学的招生咨询老师,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第一手信息。

  针对考生普遍纠结的“大学、专业、地域、兴趣”等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要“综合权衡,做出选择”。从招生咨询角度来说,我们一般不讲哪个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说这些要素要综合考虑,因人而异。学校平台代表着人才培养的平均水准,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专业因素也要考虑,不能只看学校不看专业。综合考虑这两点,并结合兴趣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才是一个优化选择的过程。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个别中学为了提高学校高考“清北率”,让学生报清华、北大相对分数要求低的专业,这样的高考咨询引导是否可取?

  訾艳阳:我认为提高“清北率”这样的引导有可能会违背考生的自身意愿,我们应该反对这种“功利”的做法。

  目前,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会陷入一个基于“分数不吃亏”原则报志愿的误区,就是分分计较、一分不吃亏。在选择学校方面,这样看似很划算,但是当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其实分数不吃亏与自己长远的人生规划、专业发展相比,反而是次要的。我觉得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且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东南大学招办副主任孟杰:结合自身个性与特长填报专业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为重中之重,谁都希望自己寒窗苦读考来的分数,一分也别“浪费”。面对形形色色的高校和专业,考生们该如何选择?日前,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招办副主任孟杰,请她就相关问题为广大考生提供建议。

  记者:今年东南大学在招生方面有哪些新变化?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可以推荐?填报志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孟杰:今年东南大学本科生招生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将人文学院、法学院和经管学院的文科专业打通,设“郭秉文文科实验班”,囊括哲、文、管、政、经、法等学科。新生入学后先学习通识课,经过一学年有了成长后,再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志向,结合专业容量与成绩排名确定主攻专业。二是学校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方向,该方向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于网络安全维护方面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发挥了计算机学院的学科优势,非常适合有计算机方面专长,并且愿意在相关领域有长足发展的理科生。

  从学科分布上来看,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类专业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教育部组织的最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和艺术学理论这3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学科也居于前列。

  在填写志愿时,很多考生和家长会根据分数填报,其实不然,成绩排名比分数更重要,因为学校计划相对稳定,录取名次也更有参考意义。以江苏省为例,结合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全省理科前3000名,文科前1000名都可以报考东南大学。因此我建议考生先了解学校近三年在各个地区的录取名次,以此为参照。

  记者:很多学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对此,您有何建议?

  孟杰:我建议考生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扬长避短。

  有些学生专业意向比较明确,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但其实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大家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扬长避短地填报专业志愿。比如,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最好避开海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就绕过金融、会计等专业。

  此外,由于中学时代主要是统括性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概念相对模糊。例如,有的同学喜欢物理,但是物理的范围很广,相关专业也非常多。针对这种情形,我建议他们仔细想想具体擅长哪一个方面。如果是力学,那就可以考虑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如果更擅长电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会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不少考生担心如果入学后才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不合适或者不喜欢,该怎么办?

  孟杰:这种情况在大学里相当普遍,相应的解决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以东南大学为例,学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解决这种专业不适的矛盾。首先,学校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在接受一学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后,再决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其次,学校有转专业考试,有转专业意向的同学可以在大一学期末参加此考试,通过后即可转到其他专业。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辅修课程,通过课程考试便可以获得第二专业证书。三项并举,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潘霜柏:家长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高考志愿填报关系考生的录取、职业规划与今后的人生发展。在此过程中,家长、学生、甚至老师的想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何权衡取舍,找到最佳方案?日前,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潘霜柏,请他为填报志愿的学生及家长支招。

做好人生第一次规划勿忘最初梦想

做好人生第一次规划勿忘最初梦想

山东日照,由百所院校组成的高考招生咨询会吸引了众多考生与家长前来咨询。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记者:填报志愿是考生及其家庭的大事,有哪些方面应该注意?

  潘霜柏:考生在做选择之前,应该对自己的实力、职业取向、人生规划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以分数做支撑,同时兼顾学校和专业。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家长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很多家长容易把自己的想法与选择强加给学生,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我成长需要,学生就学后容易失去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对于高校而言,任何专业的设置都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相关,专业从本质上讲并无好坏之分。如果担心分数达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先选择进入一所知名大学,再通过校内转专业的方式,二次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若担心将来专业的前景不佳,可以通过辅修双学位等方式,将自己打造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加就业竞争力。以川大为例,学生进校一年后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接收学院进行考察和相关测试,合格即可进行专业调整。

  记者:川大今年在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与以往有何不同?

  潘霜柏:我们今年在全国招生总计划9200人,招生专业在去年的基础上仅做了微调,今年新增了国际政治专业。学校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约占全体本科生的32%,获得学校学年奖学金的学生约占45%。

  我们尤其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

  记者:结合今年学校的录取规则,在填报志愿上您还有哪些建议?

  潘霜柏:考生志愿填报一所高校,最关键的是要读懂其招生章程。考生需要注意学校的提档比例,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不同专业志愿的分数级差,加降分政策执行依据,外语语种、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等等。就四川大学而言,提档比例原则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平行志愿的省份提档比例控制在105%以内;第一、二志愿之间分数级差为3分,其余专业志愿级差为1分;口腔医学类专业由于学习、就业的特殊性,建议习惯左手做事的考生不报考。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林桢栋:通过专业大类选择规避专业选择盲目性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今年高校出台了哪些招生新规?考生面对海量招生信息应该如何取舍?记者为此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林桢栋,请他为考生解疑释惑。

  记者:考生及家长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对哪个专业感兴趣,这样填报志愿就成为难题。如何化解这个难题?

  林桢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今年,华中科大在22个院系率先启动“按院系招生”的政策。学生填报志愿时,可以通过专业大类的选择,来规避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入校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专业大类下各个专业的内涵。此时,便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志趣和学业能力合理选择心仪专业,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学院也将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设置需要,自行制定规则,并在第一、第二或第四学期末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实现专业分流。同时学校继续加大“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实施力度。学生可以享有多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部分特殊类型考生除外)。具体为:第一学期初,可自由申请参加选拔考试,以进入各种实验班、卓越班等;第一学期末,学生可自由提出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第三学期可以利用“七校联合办学”机会辅修双学位;第四学期可申请学科大类内转专业;三年级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以上举措为考生专业选择提供了缓冲带,有效解决了专业选择时的迷茫。

  记者:一些家长也热衷于给孩子报考热门专业,针对这类现象,您怎么看?

  林桢栋:我认为填报志愿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十二个字:重视个人兴趣,面向国家需求。

  一是填志愿要回归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对于已经有明确专业意向的考生,家长要充分尊重。对于尚无明确兴趣的考生,家长应积极引导,进而和孩子共同做出选择。建议考生和家长关注华中科大本科招生信息网或招办官方微信,近期我们会推出一系列院系信息及专业介绍供大家参考。

  二是要面向国家需求。今年,华中科大首次面向高考生招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在华中科大航空航天学院培养,该学院以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以及一流的师资队伍,更有多个海外实习基地,助力优秀学子实现人生理想。

  记者: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您认为高校应如何制定招生政策,才能更好地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林桢栋:高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应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经济环境。华中科大一贯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今年,面向考生设立涉及22个专业的三类25个实验班,计划招收398人,比去年增加160人。第一类是启明学院实验班(包含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创新实验班);第二类是专业归属院系自行确定培养方案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类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实验区及培养模式将会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奠定基础。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3日 05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