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湟鱼洄游:青藏高原上的回家之旅

2017-06-24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湍流复杂的河道、万千伺机捕食的鸟类……青海湖湟鱼的洄游之路着实艰辛。如人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湟鱼的洄游之路同样逆流而上,生死未卜。这是生存之道,也是自然法则——

  每年的春夏之交,青海湖的湟鱼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凉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开始增加,这时,湟鱼洄游启程的时间也就到了。

湟鱼洄游:青藏高原上的回家之旅

成群溯流而上的湟鱼向着世代向往的产卵圣地进发。 资料图片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古称“西海”,蒙古语叫“库库诺尔”,意即青色的水。青海湖面积约4432.32平方公里,最深达32.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青海湖不仅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也是该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

  人们说“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湟鱼,二是鸟”。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鱼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咸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说,湟鱼每一年只长一两肉,主要原因是青海湖地处高原,水温低,水下饵料生物贫乏,湟鱼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据说10年才长一斤肉。

  5月底至8月是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季节,今年的湟鱼洄游季如期到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的泉吉乡泉吉河边,是观赏湟鱼洄游的最佳地点,眼下河床中已聚集起成群的洄游湟鱼。它们奋力游动,逆流而上。起初,只见少量鱼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不多时大批的鱼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的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洄游的湟鱼在这里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景象,堪称世界奇观。

  整个洄游季,青海湖内的产卵湟鱼都不约而同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溯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向往的产卵圣地进发。

  湟鱼为什么要洄游?

  其实,湟鱼本身是淡水鱼,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来繁衍后代,学术上叫洄游。很多鱼都有洄游的习性,既有海里的也有河里的,像大家熟悉的中华鲟、大马哈鱼等。跟其他鱼类的生活环境相比,湟鱼能在青海湖里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据专家介绍,湟鱼之所以要洄游,是因为高盐度、高碱性的青海湖湖水对它们的性腺发育、成熟是致命的。只有逆流而上,在上溯河流的过程中,湟鱼的性腺才会逐渐发育、成熟。于是,它们相约成群结队地溯流而上,在水流坦缓的淡水河道里产卵、生儿育女。上溯距离越远,鱼卵、鱼苗在淡水中孵化、生长的时间越长,幼鱼的成活率就越高。小鱼长成后,再返回青海湖。

  青海湖环湖地区有数十条淡水河与湖相连。其中,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黑马河和哈尔盖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道。但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苦跋涉并不容易,湟鱼洄游的道路上危机四伏,大量的水鸟早在湟鱼洄游前就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湟鱼不仅要时刻警惕河边等着捕猎它们的鸟类,还要顾及水流的速度——如果水流得太快,会被冲下去,好不容易前进几公里,最后又被冲回原地;如果不幸遇到上游下雨涨水,好几天的努力就会全部白费。克服了水流,湟鱼还得爬坡,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障碍。

  当“群鸟猎鱼”和“鲤鱼跳龙门”同时上演之时,目睹湟鱼激流勇进、九死一生的壮举,人们不能不为高原生物不屈拼搏、生生不息的生命奇迹而惊叹不已。

  湟鱼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土著鱼类,是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经济鱼类,也是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名单中。

  为了保护湟鱼、周边的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植物,修复青海湖复合生态功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先后5次实施封湖育鱼。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青海湖湟鱼的种群数量大大增加。青海省农牧厅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多年封湖育鱼、增殖放流和打击盗捕等保护措施,截至2016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

  为了改善湟鱼洄游的环境,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拆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洄游通道。记者在泉吉河边看到,新建的湟鱼洄游通道呈阶梯式,每个阶梯之间设置一个高约30厘米的台阶和一个小水池供湟鱼休息缓冲。休息充足的湟鱼可以轻松完成跳跃,没有往年那么困难了。

  据青海省裸鲤救护中心泉吉河、沙流河增殖实验站站长周卫国介绍,从2002年到现在,青海省渔业部门已连续15年开展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随着渔政保护措施的加强及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加之今年雨水特别充沛,使得洄游湟鱼数量大大增加。在今年的增殖放流活动中,预计将放生青海湖裸鲤鱼苗一千万尾。

  “今年的洄游才刚刚开始,鱼儿会越来越多。”周卫国说。听闻,这两年通过河道的鱼儿一年比一年多,过去那种“骑马涉水踩死鱼”“石头棍子打到鱼”的景象逐步重现,产卵季节的河道里更是随便就能伸手抓到湟鱼。但在青海湖畔的这些小河溪流中,你看不到一个人去捕捞、打扰它们,更看不到有饭店里售卖湟鱼。看来,保护湟鱼在青海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4日 09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