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拥抱“大智能时代”,中国准备好了

2017-06-29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创新驱动的中国自信】

拥抱“大智能时代”,中国准备好了

——智能科技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刘坤 耿建扩

  “创造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这曾是掌上电脑的发明者杰夫·霍金斯的愿望,现在已成为全世界追逐的热点。当人类尝试把部分思维活动委托给机器时,指示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罗盘就指向了“智能”,中国已经洞察了这一世界创新发展的大势,在迈向智能社会的号角吹响时,中国的步伐迅速而坚实。

  6月29日,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的代表及专家学者将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科技发展趋势,共同分享产业创新合作成就,共同谋划智能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计。

  人工智能提振经济增速

  “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全球知名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庄泉娘(Chuan Neo Chong)说:“我们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有潜力提振中国的经济增速。”

拥抱“大智能时代”,中国准备好了

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市民与六足机器人互动。赵晨光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根据埃森哲6月26日公布的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显示,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速至7.9%。而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这是《纽约时报》对中国百度公司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深度学习及无人驾驶等众多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其中强化学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还被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尽管AlphaGo抢先在深度学习技术上让世人惊艳,但在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力方面,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据中国科协国家创新力评估课题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4年间,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向论文数量占世界份额的15.9%,在数量和被引频次上均居于世界第二位。

  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人类社会,站在了智能革命的新起点,也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窗口期。目前,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智能车载等新兴产业正在中国蓬勃兴起。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及服务的总体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随之而来的对移动数据通信的巨大需求,又会撬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这一“蓝海市场”——据英国的朱尼普研究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5G服务收入有望突破650亿美元。

  “1%”撬动巨大经济“魔力”

  蒸汽机开启了工业时代,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如果将工业革命数百年的机器、装备、设施与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大数据、云计算、超级算法,信息与通信等高超技术融合,会怎样呢?“只要能实现1%效率的提升,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对此有预测,“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商业航空领域未来15年节约1%的燃料就节约了300亿美元;全球所有天然气火力发电厂的效率提高1%,就节约价值660亿美元的燃料;全球医疗效率提高1%,就节约了超过630亿美元的医疗成本”。

  这实在是让人“着魔”的数字。这一领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已推出渗透到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全部流程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并推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

  中国在这一领域正从并跑向领跑迈进。6月1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这个平台在技术上与美、德两国处于同一水平。自2015年上线试运行两年来,注册企业近80万户,线上协作需求发布约1000亿元,协作成功约400亿元,业务运行过程嵌入云平台企业1500余家,设备接入云平台6000余台,成为全球已知嵌入企业数和接入设备数最多的云平台。

  “我国拥有相对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业务齐备、产业链完整,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必须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说,通过促进云端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能力形成,可以最终实现“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目标,从而适应信息经济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计算成为核心竞争力

  “IT三定律”之一的迈特卡夫定律预言,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照此定律,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的边际生产与销售成本趋近于零,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通过互助的方式共创共享。有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80%的企业依赖于各种平台生存,平台型企业将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人们蓦然发现,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景气迸发的新动能之一,无疑是勇敢迎接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平台型企业。一批互联网经济的引领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等群星闪耀,过去一年,它们的市值增长了70%,并开始对海外市场表现出巨大引领潜能。

  “在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今天,数据就是资源,计算能力也就成为一种公共服务,是一种核心的竞争力。”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看来,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被称为航天之都、软件之都、云计算之都,这里孕育了微软、亚马逊等行业巨头,谷歌、Facebook等新兴科技公司都在西雅图设立分公司。中国的杭州如今聚集了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杭州研究所、网易研发中心、华三通信、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吉利集团等高新科技企业,因此智能时代的未来竞争甚至可以被浓缩在两个城市之间。“杭州与西雅图之间正在激烈进行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竞争。”他说。

  不难发现,在大智能时代,颠覆式的商业创新将出现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处,这种融合不仅是科技和产业的融合,更多是创新和社会体系的融合,而跨领域的平台型企业成为价值创造和资源聚集的“产业公地”,其竞争的核心,就是数据和计算能力,考验的正是企业将创新和社会体系融合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美国的谷歌、脸书、推特即是如此,而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已在全球竞争中一试身手。

  曾经,电子计算器以其快且准的算法被视作智能,但现在它只相当于智能手机百万分之一的功能。事实上,人工智能就是一个不断推进机器智能向前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们习惯了这种技术,它便不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决定了它将没有终点,没有最终形态,而是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不断地演化,不断地提升。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中国已经迅速行动。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9日 05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