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明镜 不做昏镜

2017-07-06 05: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   

  作者:桑林峰

  刘禹锡曾作《昏镜词并引》一文,颇为有趣,又令人深思。“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缘何?“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

  镜工卖的镜子,十面就有九面是昏镜,只有一面是明镜。这确是一件反常的怪事。究其原因,是因为买镜的人多有缺点而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不足,明镜不能掩瑕藏拙,不合乎许多买镜人的要求,因此就没有市场。相反,藏陋掩瑕的昏镜就走俏了。由镜及人。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所讲的人,指的就是明镜之人。倘若人人都做昏镜,如何能够正衣冠、明得失。

  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明镜,莫过于唐朝的魏征。魏征死后,唐太宗深为惋惜地说:“朕亡一镜矣。”魏征不失为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一面明镜。假如唐太宗不能接受那些逆耳忠言,而只希望听到赞颂之辞,那么他是不会重用魏征这面明镜的。如果君王一味地“求与己宜”,只求适合自己的意愿,就必定只会偏爱藏陋掩瑕的昏镜,即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佞臣,也必定容不了“不能隐芒杪之瑕”的明镜,也就是那些针砭时弊、直陈君恶的诤臣。

  对一个人来说,选择做明镜还是昏镜,检验的是其以公为上还是以私为上,是利人还是利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邹忌的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事实并非如此,妻、妾不做明镜而做昏镜,主要是私心为上。

  国事与家事同理。一个人,以国事为重,以苍生为念,以正义为上,就会选择做明镜。一旦私心为上,就会选择做昏镜。从夏朝的关龙逄,到晋代的陈元达;从北宋的陈公辅,到明代的海瑞,还有广为人知的柳宗元、韩愈、范仲淹、辛弃疾等,他们都选择做一面明镜,指出了朝代的弊病,开启了时代的光亮。

  选择做明镜,可能会遭受一时的挫折,也可能会遭到昏镜的排斥。但正如历史是检验真理和正义的一面镜子,经过大浪淘沙、千淘万漉,只有明镜才能成为照亮历史进程的灯塔。由古及今,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站在光明的峰巅、时代的潮头,主动选择了做明镜。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我们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鼓励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修正错误、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每名党员都应当成为照亮他人的一面明镜,以此实现我们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现实生活中,那些被查的党员干部,走上堕落之路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自己不愿做明镜,二是身边缺少明镜。自己不愿做明镜,不愿开展党内思想交锋,不愿客观批评别人,别人也不愿批评你。久而久之,就会闭塞言路,尘埃自生,一步步走上错路,乃至走上不归路。同样,身边缺少明镜,别人总是对你阿谀奉承,凡事总说“好好好”,要么成为“温水里的青蛙”,遭人围猎;要么不辨美丑、狂妄自大,成为“脱缰的野马”,行为失范。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人人都是他人的一面镜子。选择做明镜,则社会政清人和;于党内,则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只有甘当明镜,勇于指出他人错误,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严肃认真起来,政治生态才能纯洁健康起来,政治文化才能清朗高尚起来,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凝聚起走向未来的巨大力量。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6日 06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