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云上丹寨”充满希冀:文化扶贫为丹寨聚能蓄势

2017-07-07 06: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钟超 吕慎

  精美的苗族手工银饰、欢乐的苗家锦鸡舞、激烈的苗寨斗牛比赛……这个夏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格外热闹。大连万达集团包县帮扶兴建的丹寨万达小镇和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启用,扶贫攻坚的文化力量在丹寨聚能蓄势,给这个位于苗岭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日前,记者来到丹寨进行了调研采访。

  文化旅游抓长远

  从贵州省贵阳市往东南方向驱车近3小时,就到达丹寨县。这里喀斯特地貌层峦起伏,远处青山含翠,蓝天点缀的洁白云朵不时移过头顶,有“云上丹寨”之称。

  “丹寨长期交通阻塞,造成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占比高。据统计,全县91个行政村中有86个是贫困村,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下。丹寨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拥有苗族蜡染、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之乡’。”丹寨县县长徐刘蔚介绍说。

  2014年,大连万达集团选定丹寨进行包县帮扶。经过数次深入调研,万达与丹寨明确了“扶真贫、真扶贫、可持续”的理念,形成了发展文化旅游和职业教育的思路,盘活苗族侗族文化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风情旅游景区。

  一座苗族风情的文化旅游小镇就这样诞生在丹寨东湖岸边,小镇汇集了民族手工艺、苗寨美食、苗医苗药等特色文化元素,引进了石桥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芒筒芦笙祭祀乐等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1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业当天,小镇上挤得几乎挪不动步子。

  教育扶贫拔穷根

  漫步在丹寨老县城的街头,不时有身着苗族服饰的妇女结伴走过,民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这里和谐共生。与很多贫困地区一样,街上的年轻人不多,可想而知留在村里的就更少了,半大的孩子除了极少数通过考学走出农门,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因为缺乏一技之长,他们往往只能找些低端工种,收入很难反哺家庭。

  培养一个孩子,就能改变一个家庭。以教育扶贫提高丹寨人口素质和致富能力,这是丹寨“拔穷根”的关键举措。为解决教育落后带来的贫困代际传承的问题,在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万达集团投资3亿援建的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拔地而起,学院的硬件设施达到国内大专职业学院的一流水准,可容纳2000名学生。

  据了解,学院专业设置与万达集团相关产业、职位需求结合,万达集团每年从学院毕业生中择优录取50%进入万达工作。根据测算,万达职业学院每年招收当地学生700人,如按每个家庭3口人计算,每年可帮助丹寨2100人脱贫。

  媒体扶贫做推广

  在丹寨万达小镇启用前夕,丹寨专门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丹寨媒体扶贫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近200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代表,共叙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媒体力量,并倡议成立丹寨媒体扶贫联盟。

  媒体扶贫打破了丹寨的信息鸿沟,斗牛、斗鸡、蜡染等苗家特色文化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被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关注。据一家知名新媒体平台统计,依据大数据匹配机制、兴趣推荐、开放关系、个性化等,仅该平台精准推送的新闻、视频和直播频道,就为丹寨带来超3000万次展示量和1000万次阅读。

  在论坛上,徐刘蔚代表丹寨县把一面丹寨万达小镇轮值镇长的锦旗交到90后美食博主李爽手中,她将在丹寨“执政”7天,施政情况将通过直播平台对外展示。同时,在部分苗家特色的文化产品直播间里,还增设了“一键购买”功能,以媒体带动电商发展,丹寨扶贫有了更多的抓手。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7日 09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