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原精魂的诗性书写——论王文泸的散文创作

2017-07-28 04:4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雷庆锐(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在当代青藏高原文坛,有许多热衷于高原景致和乡土乡情描写与讴歌的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文泸。

  王文泸是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当代作家,青藏高原多元的地域文化影响了他散文创作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他的《在季风中逆行——王文泸散文随笔集》尤以宏伟的高原风光和宁静的乡村景致为叙写对象,是他对生活再度体验的思想凝铸,也是他生命的精神积淀。他用深沉而多情的目光打量着曾经给他无数生活体验的高原,因为这里承载着他的成长与记忆。他以舒缓的话语和深厚的艺术素养,讲述着他的亲身体验和他的生活,叙述着他对生活的理解、对高原的热爱。诚如弗洛姆所言:“没有爱,人类一天也不能生存。”他以从容的笔调书写着生活中每一个令人回味的美的东西,表达着心中最美的高原意象。一篇篇充满着生命真实与心灵悸动的文本,表现出作家对于生命、人生、天地大道的深刻哲思。他的散文总是能够在物与我双向的叙事中展示出灵动的生命,于现实中感悟精神的神圣与庄严。因而,阅读王文泸的散文,往往会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出一种沉静的审美愉悦。

  王文泸所生活的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浑厚而有气势。在王文泸的笔下,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物象,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当他在作品中把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对象化到高原的巨大物象中时,他也同时倾注了对这块土地血浓于水的那份挚爱,融进了悠悠的乡情和乡恋,他用温情的笔触抒写着自己的“生命之源”。透过他的书写,我们看到了他生命的延伸——只有在高原生活过的人才有的那份血脉情怀。可以说,高原美丽的自然景观、社会风情和人文传统,共同构筑了王文泸充满诗性的散文世界。

  王文泸描写高原的一山一水时,他的笔调永远是温馨而自豪的,他倾心于高原这种自然与人的相融和相谐。“青海的大山摄人心魄,不独因为它们摩天凌云,绵延千里,更因为它们傲视万物的气概迫使别的一切‘伟大’归于渺小。你愈是走进它们,愈会感觉自己身同蜉蝣,声似蚊蚋。”(《青海的山》)“这里是青海三江源,亚洲三大江河的发源地。黄河、长江、澜沧江的胚胎受孕于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成形于冰峰雪岭的怀抱。落地后它们就在宽谷大泽之间蛇行龙伏,蓄势聚能,积微末为大渎,终成矫矢不凡的神龙。”(《中华水塔三江源》)在这饱含深情的描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撞击心灵的东西——对高原山水深沉的爱。王文泸在创作中融入了他全部的生命体验,他的散文色彩斑斓、意味深长。他将心跳的感觉、精神的阵痛,将他的感官与感性全部书写入对高原深沉的眷恋当中:“三江源超凡脱俗的博大空间,是患有城市综合征的现代人释放心灵重负的理想家园。是放飞想象、在与大自然神交心合的状态下体验生命愉悦的伊甸园。人们怀着近乎朝圣般的审美心态走近它,也是在寻找灵魂深处最真实的自我。”(《中华水塔三江源》)他以自己深厚的生活体验描述着高原当下的生活,展示着“我”的独特精神和对高原浓浓的情怀,同时也剖析与剥离着内心深处的“我”,也只有在这青藏高原,在三江的源头,他才可以进入到云卷云舒的自由创作境界。

  王文泸在创作中不但喜欢讴歌雄浑而壮阔的高原自然景致,更喜欢赞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健康而美丽的人与事,这两种叙写对象是他散文创作的表与里,但从生命的向度去挖掘高原精神与理想是他散文创作的真正追求。正因为他的散文创作紧系在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上,这就决定着他创作的精神向度与高度。在《每个人的青海》中,王文泸用冷静而犀利的笔触剖析了在不同的需求驱使下人们对这片土地的不同感受。“今天的青海明确地呈现为两个层面的存在:观念形态的青海和物质形态的青海。前者以前所未有的包容力承载着人们对它的种种解读和设计。后者以固有的复杂性承载着人们的期望和失望、兴奋和焦虑。”在只顾推动经济发展而负责设计青海的人眼中,“青海对于他们只是一张可以反复描画的蓝图”。但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人,他们感受到的是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所带来的无奈。作者以他惯有的细腻和深刻,表达了他对青藏高原乡村文化的逐渐消亡和生态保护问题的担忧与疑虑,在这种深深的担忧和疑问中渗透着他对这片高山厚土深沉的爱。

  也许是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使得王文泸的散文创作总是呈现出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他认为作家在创作中必须对生活进行直面的感受与洞观,需要辛勤的构思与深入的思考,决不能对生活作异想天开或随心所欲的自我阐释,真正的文学创作不能只是一味地机械地模仿生活而遗忘了作为一个作家的担当,文学必须是一种负责任的创作。虽然王文泸并没有关于文学创作理论的系统专著,但他对艺术的见解和创作的思想通过他的散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听起来像个童话》中,他通过诚实守信的牧羊人极力展示着人类的善、生活的真,表现着人类对诚信的渴望与追求。作者通过《老宅》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和经历的灾难与挫折已化为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从而将这丰富的人生体验对象化在家乡的河和高原的山之中。这样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不仅是作者对理想的一份执着,更是他为达到理想而付出的不悔。这也是所有曾经为理想而奋斗过的高原人最真切的生命体验,是他们心灵的缩影,他的文学之梦正是建立在这份苦难的历练和生命的体验之上。可以说,王文泸的散文其实就是对无功利唯美主义倾向的阐释,他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展示着对文学理想的守护,对于人生的哲性理解。他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融为一体,正是有了这种深层次的探寻,他的散文才显得更加韵味深长,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艺术生命。他的散文是为人生的艺术,并不是以“为文学而文学”的姿态来实践他的文学理想,这才是王文泸散文的精神所在。

  总之,不论是王文泸笔下的三江源,还是那些雄伟的山脉、辽阔的草原、险峻的峡谷,在青藏高原文学的散文叙事中,他以具有灵性的人格化的形貌展示了青藏高原边地的雄浑与伟岸,通过高原的山河彰显了高原的精魂,形塑了昂扬、野性、神秘的高原风貌以及淳朴、厚道、善良的高原人,以此葆有了青藏高原独特的精神气脉。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8日 16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