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宿是播在乡村的种子

2017-08-18 04:1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方曲韵 张焱

  “好的民宿是能让人扎根的,让你想要一来再来。”记者见到“老白”——沈军明时,这个杭州人已在浙江省松阳县西坑村扎根一年多了,他要把他的民宿变成一个安在乡村的家,“满目都是风景,从此不再云游”。

  村里的民宿常年客满,让当地村民看到了“绿水青山”的力量,他们在自家房子里开起了农家乐,解决了游客的吃饭问题。西坑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但接待能力有限,于是又带火了周边的一些古村落。

  “民宿是一颗播在乡村的种子,它还在不断生长。”松阳县委书记王峻看着一间间民宿从无到有,对它们又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他希望民宿能成为当地文化的载体和窗口,连接起乡村与外面的世界。

  在沿坑岭头村,流传着一则颇为有趣的小故事。一家名为“柿子红了”的民宿火了,随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全村的柿子被一抢而空。在象溪一村,台湾姑娘张月真和山东小伙儿孙昌斌的民宿故事还是一个爱情故事。他们在网上结识,又因民宿相爱,一起成了新松阳人,成为松阳民宿队伍中两岸交流的典范。

  “点绿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松阳县城郊区,乡村798写生基地的负责人邱少敏曾背着包,走遍了100多座村落,对古村老屋怀有深厚的感情。5年前,他瞄准了每年来松阳写生的学生,把废弃粮仓改造成一个集艺术、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写生基地。5年来,基地共接待了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全国200所高校的师生7万多人。

  “年轻人画了画,在微信上一发,既帮我们做了宣传,又帮美丽乡村做了宣传。”邱少敏笑着说,“要把本地特色文化保护好,把家底亮出来吸引外来客,同时调动起村民的才能、兴趣和激情,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发展民宿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看到整个村庄在重燃生机与希望,村民个人也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和价值。”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民宿主有了更大的“野心”,开始探索如何让民宿更好地参与乡村建设。

  在杨家堂村,一家连锁品牌民宿将触角延伸到了黄墙黑瓦的更深处。

  民宿的大堂就隐藏在村里错落有致的民居之间,向来往的村民和游客开放,提供免费的凉茶。据管家介绍,货架上摆放的山茶油、土蜂蜜、端午茶也都是因地制宜开发出来的农副产品。“今后我们还打算开发更多品种,让这儿成为一个农产品加工销售的窗口,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近他们还想办个暑期班,让村里的孩子不用到外面补课,可以回乡来看看爷爷奶奶,还要尽可能地在村子里搭建更多的公共空间,建图书馆、祠堂。

  “民宿,不仅在宿,更在于民。”王峻一直强调这样的理念,“我们欢迎外来优秀人才做民宿,更鼓励当地的老百姓发展民宿,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木山村村民李贤高回来了,他的女儿也回来了。“每天工作生活在景区里,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在大木山茶园经营着一家民宿,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女儿帮着家里在网上卖茶叶,返乡创业的李贤高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还是回家的感觉最好。”

  相关报道:

    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浙江松阳采访记

    乡村需要重塑自我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8日 01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