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生“挂科”怎么办:考验高校“严”的智慧

2017-08-19 05: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对论】

  “挂科”也就是考试科目不及格,这是大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最不想面对的问题之一。因为“挂科”一旦多了,按照各学校的不同规定就要面临“劝退”“肄业”甚至“本科降为专科”。对于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些委实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挂科”众多还能混到学历学位,那么社会恐怕也难以接受。学校师生与社会各界纠结于“本科降为专科”“肄业”等种种惩罚措施的背后,实际是在探讨高校“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抑或是“严进严出”,“严”到底应该严在哪里?又应该怎么“严”?本期,我们约请教育专家和学生,共同关注。

学生“挂科”怎么办:考验高校“严”的智慧

8月13日,太原当地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在等待图书馆自习室开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用“过程性认定”来增加学校政策弹性

作者:马陆亭(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虽然现行大学制度中有肄业的相关规定,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与国外大学“宽进严出”不同,在我国通过高考取得大学学籍这个过程是严的,同时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文凭很看重,这让学生退学和肄业的社会风险相对较高。而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况下,有一些同学虽然通过了高考,但是到大学后,开始出现学习问题,或者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够,或者是因为不能用功等等,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能达到毕业的要求。这也确实是现实中高校面对的真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出现成绩不够达标或者无法继续正常学习的情况时,“本科降为专科”或许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政策选择。我国对学籍管理非常严格,学生的学籍通常严格限定了学生学历的层次和专业,学历层次由下往上调很难,由上往下调也很难。这种学历级别的限定容易缺乏弹性。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所调整。

  过去,教育学历认定一直是结果性认定,达到本科要求就给本科学历,达到硕士要求就给硕士学历,达到博士要求就给博士学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没有相关认定。现在我们提出了“立交桥”和学分银行,就应该提倡过程性认定,破除以往的这种僵化操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记录和承认,不仅学习课程有学分,相关的实习甚至是工作经验,都可以认定为学分,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证书。

  “立交桥”和学分银行的意义,就是学生的学分达到什么程度就给什么学历。一个博士,如果没有做出研究论文,可以颁发博士课程证书而不是博士学位,承认其博士的学习经历,但也表明他还没达到博士的程度。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本科生达不到本科毕业标准,也可以不否认他的学习经历,而是根据他的学分情况给出专科学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跟不上,“本科降专科”,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一方面,这种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励学生用功学习,它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名牌大学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关注自己输出的学生的品质,力求让那些取得学历的学生享有社会美誉度。

  不过,我认为,这种办法对于高水平大学可能不是很适用,需要尝试更好的办法。

具有缓冲作用的学分制值得考虑

作者: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根据现行的学籍管理规定,正常情况下的本科学生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学业,就会被劝退。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学生无法完成本科学业,安排其申请专科学业,对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人性化”措施。毕竟只要学生能够在接下来完成专业学习,他们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时不至于两手空空。

学生“挂科”怎么办:考验高校“严”的智慧

8月12日,在沈阳某高校内读书的学生。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本科和专科是并存的、不同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学时、培养目标甚至培养方式上都不完全相同。如果只是简单的“本科转为专科”,没有体现出二者的不同,那么具体到一个学生时,就会出现问题:他未能在规定时间里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那么是否转到专科就能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了?成绩不达标,本科转专科,会不会给社会公众带来一个“专科要求不高”的印象?这些还需要在操作层面认真考虑。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学年制,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比如四年内完成本科学业,这对学生来说基本属于一个刚性要求。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本科培养方式是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年限要求比较宽松。比如欧美的一些高校,学生本科四年能够毕业的仅仅有一半,有些高校甚至一半都不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也不妨考虑学分制,让学生的本科学习时间有一个弹性机制,一旦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至少还能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较为宽松的环境里争取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宽出”焉能对自己负责

作者:王榕(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为学生,我认为成绩不达标之后就必须面临“本科变专科”“肄业”等安排,这样的安排可以再细致一点。

  从适用人群来说,面临这种“本科变专科”或者“肄业”安排的人,都是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学课程要求的同学,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较好精力和基础的同学,他们在上大学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逃课、宅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情况,最终“挂科”严重,必须面临着这样的安排;还有一类则是因为地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很、基础知识不够,导致上大学之后跟不上、听不懂、跟上教学进度十分吃力等情况,最终在考试上吃了大亏。后者的人数也是不少的。“本科变专科”“肄业”等安排,确实能够鞭策前一类同学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人生安排,但是对于后一类同学来说,鞭策作用就相对小了很多,而压力则猛增。

学生“挂科”怎么办:考验高校“严”的智慧

  南京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南京大学校领导、教授等向学士学位获得者颁发学位证书。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应该说,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我们都属于“严进”。但是,为什么“宽出”这种情况会出现,作为当事人的我们,也需要思考,学校的目的不是剥夺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而是希望用有效的方式来激励更多人用更积极的态度完成大学学业。

  现实中的我们好不容易考入大学,有人进入校门后认真安排自己的未来计划,也有人根本就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也没有相应的规划,结果就是努力学习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成绩平平者有之,当然那种平时上课不见人影最后也能毕业的也有。

  这才给许多人一种错误的印象:我们的大学很好毕业,平时不需要认真学习也能拿到毕业证。

  如果大学只是靠混,那么谁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大学不是高中,它是一段必须由自己决定并自己负责承担后果的历练。对于那些只想考入大学就混文凭的学生来说,“宽出”的好处更多是一种对自己未来的纵容,当学校采取“本科降专科”“肄业”等方式来让“宽出”变成“严出”的时候,惩处手法可以商榷,但是督促我们对自己更负责一点,这个警钟敲得非常及时。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9日 07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