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济宁也有“朝阳群众” 市民“管得宽” 城市更文明

2017-08-20 04:2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丁永宏

  日前,山东省济宁市借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涵养人、塑造人,在“人”这个城市主题中来了一次思想变革和行为锻造,城市文明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外地人当街上文明课

  “我出差到济宁,在任城区海关东路一家熟食店门前停车购物,车未停稳就走来两个市民上前‘管闲事’,告诉我说车停的不是地方,我只好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车开到停车线框里;随后又撵着我说,用完餐后您的食品盒和残渣一定要放进垃圾箱里;接着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的古诗词字样。”

  “没想到来济宁出差,第一件事就是听市民上文明行为课。”来自河北省三河市的储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采访中,记者在红星东路第二人民医院东见到这样一个场景,3名妇女正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奇怪的是并未有好事者围观看热闹,却见一位60多岁的男性市民上前劝导:“得礼饶人是君子,谦让一步风格高。咱们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你们不知道?”几句话让3位当事人不好意思起来,她们连忙表示今后一定改正,按照文明市民标准做人。

  近来,济宁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重塑市民文明素质,市区30多个社区办起“文明讲堂”“儒学讲堂”“道德法则讲堂”,以现代文明、传统文化教化人、引导人。

  “济宁是孔孟之乡,人的文明素质理应走在前面。”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说。

  专堵楼道者变卫生监督员

  近日,济宁市观音阁街道后营社区开启新一轮社区志愿者招募,在众多报名者中,82岁的林大爷让社区工作人员颇感意外。

  林大爷是济宁水产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平时习惯把各种杂物往楼道里堆,看到工作人员来打扫卫生,他还抄起拐杖往外撵。听了两次社区儒学课,林大爷的认识慢慢有了转变,自己不乱堆乱放了,看见谁随手扔个垃圾也会去劝一劝,还成为卫生监督员,成了远近闻名的“管得宽”。

  拥有4900户居民的后营社区是活用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这里是最早的“村改居”试点。“刚改居那会儿,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几乎被原样带进了社区,而且怎么劝阻都白搭。”回想起那段艰难的经历,后营社区居委会成员周长娥说,幸亏探索出了“儒学课程+社会实践”的路子,问题才得以解决。

  “过去,加盖垃圾桶就像被施了‘魔咒’,一直没人往里扔,大家怕弄脏手,就把垃圾袋围着垃圾桶摆一圈。对于这种常见现象,我们要先用传统文化点出陋习,再用活动扭正习惯。”社区儒学讲师于红军告诉记者,社区传统文化讲堂坚持分类授课,孩子上礼仪课、年轻人上孝德课、老年人上养生课,且每堂课后都围绕当堂内容组织相应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社区找到现实切口。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落后观念,而且带来了文明行为的自觉。”济宁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昌文说。

  “管得宽”成城市文明风景线

  城市面貌的改变,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爱城市爱家园的热情。抓住市民求新求变向文明的心理变化,济宁市在市民中广泛开展“我爱我家做城市主人”活动,通过传统文化、文明理念灌输,严明奖罚、法规约束等办法,让现代文明永驻人们心灵。采访中记者看到,济宁在繁华的商业街,倡树“人无信不立”理念,街道两旁树立诚信经营宣传展板,采用“红黑榜”进行约束管理,与商户签订诚信协议,为销售产品无假货打包票。在89个社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巷,累计投放各类传统文化公益广告4万余个,让优秀传统文化无处不在。

  为配合创城工作,济宁成立了全国首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活跃在社区、城市街道、巷(弄)、公园等地方从事文明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劝导,涌现出一批“管得宽”的楼长、路长、片长、街(巷)长、园长等。

  居住在济宁工行东街宿舍2号楼的70岁的赵向军,是一位典型的“管得宽”楼长。8月10日一大早,赵向军手拿当地报纸登载的《济宁市关于对城区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集中整治活动的通告》,站在二单元门口等候。原来,这里新搬来的一家进城务工人员,有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的毛病。赵向军要当面告诉他:这些不良习惯,由全体市民投票列入了“十大不文明行为”;并通过在文明讲堂学到的卫生常识,当面向这位新住户讲解吸烟、吐痰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为制止赵向军管闲事,老伴儿没少跟他拌嘴。可是每一次都被他以一句“城市文明人人有责”给挡了回去。

  “管得宽”的出现,使城市文明有了大幅度提升。“由事不关己到‘管得宽’,充分说明了文明自觉已深入人心。”李昌文表示。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0日 03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