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人有学上 家家有希望——福建宁德教育扶贫见闻

2017-08-27 03: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福建省宁德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6万人,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当地在扶贫工作中,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扎实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畲族小学里的诗词大会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宁德福安市仙岩山上的民族实验小学。刚进校门,就传来一阵琅琅的诵读声:“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原来,学校正在举办一场全校诗词大会。这所山村民族小学里的诗词大会,吸引了孩子们的家长远道而来,他们质朴的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是一所畲族小学,现有在校生103人,其中畲族学生88人,寄宿生86人。从2015年开始,福安市实施“惠生工程”,为所有农村寄宿生提供免费生活用品和免费营养餐。民族实验小学孩子们的校服、被褥都由学校统一免费发放。民族实验小学校长蔡祥其说:“如今在我们畲族山乡,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宁德市教育局工会主席颜昭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宁德市从吃、住、行等方面倾情关爱农村中小学学生,建设好农村寄午制和寄宿制学校,努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同时,对民族中学和普通中学民族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少数民族学生国家助学金制度。2016年,宁德市共发放少数民族助学金254.05万元,受助学生达5778人次。

  宁德一中学生小黄是该校的贫困生,从小靠姐姐带大。去年,小黄被所在村镇取消了低保资格,丧失了生活来源。学校有关领导得知后,紧急走访小黄的家乡反映实际情况,重新替她申请到了低保。同时,学校免除了小黄的学杂费,并每月给予400元的生活补助,让她再无后顾之忧。宁德一中副校长胡昌成告诉记者,目前全校获得各种形式资助的贫困生达304人,占学生总数的七分之一,每年助学金达110多万元。记者了解到,在整个宁德市,2016年全市普通高中共发放国家助学金1084.11万元,受助学生达10346人次。

  “充电学校”传授致富技艺

  青山环绕的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树木葱茏,美丽而又宁静。在村里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徐宇云等10多位村民正围坐在福鼎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周围,学习农村电子商务知识。

  从2014年开始,福鼎市职业技术学校等挂钩赤溪村等10多个行政村,创建起10多所农民致富“充电学校”,派出有关专家免费向广大村民传授茶叶栽培、乡村旅游、烹饪、花卉园艺等技术。赤溪村培训学校校务委员杜承砚告诉记者,从2014年8月开始,学校每月举办一期农民技能培训,至今已举办20多期,培训农民800多人次。

  6月2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一批从田埂走来的“新同学”,他们的年龄从20多岁到60多岁,是学校2017年“新型农民大专班”的学生。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建华告诉记者,这个班主要招收有知识技能需求的各地农民,学费全免,食宿全包,而且还报销往返交通费用。目前该大专班开设了茶叶生产加工和园林技术两个专业,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颜昭明告诉记者,宁德市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全面开展职业学历教育,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市每年培训农民达5万多人次。2016年,宁德福鼎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7日 03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