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徽州百工 国之匠心

2017-09-05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守望家园】

  作者:胡宁(黄山市政协副主席、黄山市总工会主席)

  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徽州文化重要的创造者与守护者;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来自同一地域——徽州;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徽州百工。

  徽州百工,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承载国之匠心,创造神奇与辉煌……

徽州百工 国之匠心

歙县许村古牌坊“双寿承恩”坊。 作者供图

  壹

  打开历史的典籍,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穿越两晋时光,至唐宋大放异彩,于明清华光四射。

  他们的创造登堂入室,让帝王低头。

  歙砚出自他们的雕刻,唐开元年间名闻天下,南唐中主李璟为之在新安地区设置“歙砚务”;徽墨出自他们的锤炼,南唐后主李煜视若珍宝,并赐国姓于墨工,李廷珪由此而成“墨务官”;澄心堂纸出自他们的洗涤,后主李煜以其祖父南唐始祖李昪宴居、读书和阅览奏章的殿堂为之贮藏,使之得名……

  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让文人倾倒。

  北宋刘敞为澄心堂纸赋诗炫耀:“当年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欧阳修得纸十张,抵挡不住诱惑:“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梅尧臣得纸后欣喜若狂:“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而黄庭坚敬佩徽匠的功夫,叹服张遇的笔甚至好过宫廷制笔名家诸葛元。

  他们的匠心,让历史选择以文房四宝铭记徽州;他们的智慧,以文房四宝之名,在历史的长河中镌刻下徽州工匠的印记。

  也许,正是这份匠心,他们虽起自微末,却让“史书”为之立传。万历《歙志》专门设置《艺能》卷;明末麻三衡《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多达120余人,名家各领风骚,争奇斗艳。而清代徽墨业则形成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名家”。

  也许,正是这份智慧,让他们虽涉猎广泛,却能自成体系。他们和乡居的士大夫及“贾而好儒”的徽商们结合,心血之一即为徽州营造技术,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依靠徽商雄厚资本和徽籍文人士绅的强力支持,在明代万历至崇祯时期形成徽州刻书业,使徽派刻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流派,留下在中国刻书史和中国版画史上的“雕龙手”。他们用力于石头,形成徽派石雕;用工于木头,形成徽派木雕;用心于砖块,形成徽派砖雕;甚至专注于梅桩,也为世人带来徽派盆景。

  也许,正是这份执着,让他们虽善于用力,却更多用心;既源于继承,又善于创新。于唐代就已著名的徽州漆工,至宋时创宋代螺钿漆器,使徽州镶嵌螺钿漆器誉满全国,号为“宋嵌”;明隆庆年间,徽州漆器制作名家黄成更是编著《髹饰录》,总结徽州漆器的制作工艺,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万安罗盘传统制作技艺传习了六百余年,罗经和日晷、月晷等产品不仅深受市场欢迎,还于1915年7月斩获农商部备送巴拿马博览会展览会二等奖,日晷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黟县人张小泉创造的独树一帜的“张小泉”剪刀,清乾隆年间即被列为贡品,至宣统二年依然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1915年还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

  ……

  这就是徽州百工,号称徽匠的徽州百工,为国之匠心的徽州百工。

  贰

  徽州百工的成就让我们骄傲,国之匠心的精神让我们感叹。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时代的发展逐步逼仄了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徽州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徽州百工的技艺也面临二律悖反的尴尬:一方面,那段荒唐时代对传统工艺的偏执认识造成了许多传统工艺的流失与断层,徽匠的精神得不到尊重,徽州百工的技艺后继乏人;另一方面,浮躁的现实使得各种伪“文化传承”大行其道,背离文化真谛、违逆工匠精神、粗制滥造的现象层出不穷……

  所幸,徽州百工的种子依然活着,徽州百工的匠心依然留存,徽州百工的基因依然活跃,徽州百工的血液依然流淌。

  我们不会忘记,1979年8月,改革开放伊始,作为徽州百工的代表,作为国之匠心的传承人,被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尊称为“楚漆国手”的徽州漆器名家俞金海,就作为徽州漆器的唯一代表和其他几位徽州匠人一起,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与张仃、华君武等大家一起探讨百废待兴之时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

  我们不会忘记,参加过第一届农展会展厅建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设计修复,被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称为“徽州木雕正宗传人”的王金生,2001年以73岁高龄为无锡市灵山雕刻了《五百罗汉图》。

  我们不会忘记,2015年4月,在土耳其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木家具制作邀请赛上,休宁籍学生“匠士”吴忌作为中国唯一参赛代表获得传统工艺奖,成为9名最终获奖者之一。在2014年,该校“匠士”李涅在世界木文化节上也捧起了奖杯。休宁德胜木工学校专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匠士”学位。2003年到2015年,学校培养出了400多名木工匠士,既传承了徽州木工的营造技艺,又把徽州文化的智慧应用于生活。

  政府也相时而动,将徽州百工的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部门还扶持传统技艺开展生产性保护利用,活态传承徽州百工技艺;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徽州百工的技艺、徽之匠心传承成为一种常态,从体制上实现徽州百工技艺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相结合。

  当修复完成的徽州府衙对外开放时,人们意识到的不仅是这一古建的重获新生,也是徽州营造技艺的新生;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建成时,也是罗经制作技艺的一次生动实践;黎阳故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出现时,人们也在其中看到了“徽州百工的记忆”……

  当年,徽州工匠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从1988年3月到1989年9月,安徽省徽州古典园林建设公司派出大木作胡公敏、石作冯有进、叠山汪万顺等12名工匠,前往德国法兰克福营造春华园,成为当代徽匠在海外的首次集体亮相。而今春,这个代表徽州百工群体的名字又一次在公众眼前闪亮。4月10日,由故宫博物院、安徽省文化厅和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开幕,当代徽州工匠的代表——20位黄山市非遗传承人把他们的85件作品带进故宫,在世界最大的古建筑群中展示——“徽匠”又一次展现出其相承千年之璀璨风采。

  叁

  徽州百工,传承的是一份劳动技能;徽之匠心,彰显的是一份职业精神。传承这份基因,使之从徽州工匠扩展为全体劳动者;发扬这份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尊重劳动的价值的氛围,是工会组织的职责与使命。

  工会组织要成为保护工匠、重塑工匠精神的坚强后盾,让国之匠心更放光芒。带着这份职责,面向全市的“徽州百名能工巧匠”系列竞技评比活动应运而生。仅2016年,这一活动就在工业、服务窗口、民生、徽派技能、旅游等行业产生了16个大项目和32个小项的“新徽匠”。近万人的参与,让每一次竞赛都成为一次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弘扬,成为一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徽匠精神的展示,成为一次弘扬古徽州的传统技艺与展示徽州新百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特色的完美结合。

  传承这份基因,塑造工匠精神,我们可以走得更远:建立徽匠之家,鼓励扶持徽州百工建立徽匠工作室,开班授徒,传承技艺,弘扬国之匠心;建立徽州文化学者和徽州百工的沟通合作机制,将徽州文化有机融入徽州技艺之中,催生文化创新产品;建设“徽州匠心堂”,展示徽州百工历史,展现徽匠精造之魂,讲好百工故事,塑造国之匠心……

  千年传承,匠心徽州。徽州百工,国之匠心。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5日 12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