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更多“双创”英才

2017-09-11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学思践悟】

  作者:王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我校参加了此次“筑梦之旅”的同学在看到总书记的回信后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把创新创业的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以青春和理想谱写信仰和奋斗之歌。

  近5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点,大胆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把握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华南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按照“大思政”“大党建”思路,搭建了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框架,制定时间推进表,实施清单管理,确保取得扎实成效。同时,学校要求各专业遵循“横向联系、纵向贯通、实践驱动、国际协同”的原则开展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着力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深化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改革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包括科教协同、校院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在内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通过科教协同,引入学科资源,构建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注重科教融合和科研育人,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校还整合学科资源,推进跨学科交叉培养,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倡导“寓教于研”和“研中有教”的教学模式。

  通过校院协同,引入科研院所资源,构建科学前沿研究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与深圳华大基因等一流的研究院所合作过程中,通过瞄准国家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整合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创新团队和科研资源,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优质资源平台,形成了优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

  通过校企协同,引入产业资源,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目前已在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通过与中广核、腾讯、南航等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学校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高层次应用性工程人才。

  广州国际校区的建设,让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国际协同,引入国(境)外优质资源,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遴选全球前200强高校中排名位于世界前50位的学科与相关学院合作办学,开展学位教育、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科研合作和短期交流等各类合作项目,覆盖学校所有专业。

  成效显著,“双创”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五年来,通过在模式创新、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创新创业已在华南理工大学蔚然成风,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双创”人才,他们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金夺银,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代表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冠军……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更多更优秀的“双创”人才,是华南理工大学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服务国家建设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1日 06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