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瑞士的金融文化

2017-09-13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域外杂谈】

  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有生命的。只不过脾气捉摸不定,不好伺候。它既可能是救人于水火的天使,也可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而文化之于金融,不仅仅是钱币博物馆或世界银行的纪念邮票,以及一场从业人员的会演或者一本有关金融战争史的小说。它首先涉及人们对金融的理解、掌握、运用和对其自有规律的尊重,另外更重要的,关乎金融该如何深刻地介入人们的生活,如何参与甚至主导社会的运行,如何作用于人的价值观、言行乃至行为规范。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大国,瑞士的金融文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瑞士人崇拜、依赖金融,有顶礼膜拜的一面,但也参透了金融,甚至也有弃之如敝屣的一面。

  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一家瑞士大银行工作了20年,其中后期若干年是高管,手下有六七百人。20年后他离开了银行业,“那实在是个肮脏的行业!”他说。

  他又回归土地,在紧邻意大利的瑞士一侧,买了10公顷葡萄园,带有一座16世纪的修道院。现在自己住在里面,余出的房间还出租给另外9户人家。

  在银行打工20年,就能挣下这么一大片家业!可想而知这行业“水有多深”!

  说瑞士是银行业的王国,说瑞士人崇拜、依赖金融,一点也不过分。据瑞士银行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瑞郎坚挺的背景下,瑞士266家银行(其中一半是外国银行)的总盈利依然达到160亿瑞郎。全球四分之一的跨境金融交易是在瑞士完成的,位居世界第一。以金融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计,瑞士排在全球首位。

  瑞士最初有8家大银行,后来经过多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合并重组,现在硕果仅存的全球性大银行仅剩下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集团两家。上述那位仁兄就是在那个时候带着亿万身家“金盆洗手”的。但这两家银行资产负债总额已占了整个瑞士银行业的60%以上,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50%以上,在世界银行业居领导地位,是名副其实的金融超级大鳄。

  其次,瑞士的金融文化,浸透在瑞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力之大应该雄冠全球。

  因为富人太多,以至于在瑞士存在着许多为富人服务的五花八门的职业。比如,记者的一个朋友专为富人做“金融-理财-继承一揽子”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来瑞士避税的超级富豪。他的服务范围还远及摩纳哥——欧洲另一个避税天堂,而且那里的继承税只有16%。同样的税种,在某些国家则达到90%。他的客人本来以欧洲人为主,而现在,就像几乎所有行业一样,他把眼光放到了中国人身上。

  记者还有一个熟人,从事的职业更是闻所未闻。他以替富人遛狗为生,而且生活优裕。他的客户最多只有15个。如果出现了第16个客人,对不起,得等有客人退出才行——“我要保证遛的质量,让狗和它的主人对我的服务满意”。

  种种原因,造就了瑞士收入高、消费也高的社会生活环境。一个刚入行的记者,每个月能拿到4000~5000瑞郎,合两万多到三万多人民币。而一个20年工作经验的记者,每月能挣到8000瑞郎。记者到60岁退休前后,基本都能挣到10000瑞郎。瑞士这个行业的普遍收入水平,在整个西方国家中也算是极高的。要知道,即使在临近的法国,刚入行的记者,还有只能拿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的,也就1000多欧元,连瑞士人的一半都不到。另一个邻国意大利则更糟糕。

  第三,瑞士的金融文化,建立在对金融的理解和运用炉火纯青、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基础上。

  瑞士有着全球最为严格的“银行为客户保密”的制度,这一制度受到瑞士联邦宪法保护。据一位银行业的朋友称,这个制度与其说是银行出于商业考虑的经营行为,不如说是一种保护居民隐私、财产不受政府等各方势力侵犯的政治行为。

  有了这个制度,加上瑞士特殊的国际政治中立国地位、坚挺稳定的瑞士法郎,以及与之相关的税务、保险等制度,多年以来,瑞士不但是全球离岸金融中心,还是外国人的“避税天堂”。当然,现在由于全球反恐斗争的需要,特别是由于美国人的坚持,这个银行账户保密制度正在悄然瓦解。瑞士联邦政府预计,最早一批跨国账户数据交流将于2018年实现。也就是说,银行账户保密政策将于2018年终止。

  但即使如此,瑞士还是吸引着全球的富人。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务,即在私人资产管理上,当之无愧地执全球之牛耳。瑞银和瑞士信贷银行盈利的三分之一来自私人储蓄。至于全球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和金融企业资产管理等等,瑞士更是专业人士和机构立足的不二之选。在金融机构云集的几个城市,各种私人或企业聚会,一定会碰到相当数量的金融业从业者。不到瑞士,真不知道有这么多名目繁多的金融机构,也真不知道他们有这么大的吸金能力。

  当然,说是“吸引富人”,但不是有点钱就能在瑞士随便开个账户的,傲慢的柜员会用各种理由搪塞你。当然,如果有“相当数额”的钱,还是能被奉为上宾的。瑞士某些州还有根据消费支出、而不是根据实际收入和财产纳税的“统一税”设计。这个设计对达到了一定门槛的外国富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其他国家岁入多少、有多少财产,与瑞士无关!在其他国家赚了大钱之后来瑞士生活、消费,只需根据消费额付税。

  有人说,“银行为客户保密”制度正在终结,“避税天堂”不再,瑞士金融文化魅力尽失,正面临全面挑战,记者觉得未必。在如何说服对方、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把钱放到瑞士来这一点上,瑞士人有旺盛的创造力,也有的是新主意。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3日 13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