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质量和品牌建设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2017-09-16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期主题

  在全国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质量强省与品牌建设?6月23日至25日,由光明日报社、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科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山东工商学院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质量强省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在烟台举行。来自全国39所高校、党校和科研院所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质量建设、品牌建设以及与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深入交流探讨,纷纷建言献策,取得了丰硕的学术与应用成果。

以质量和品牌建设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烟台港。图片由山东工商学院提供

  【会场直击】

  质量与品牌:经济转型的关键——质量强省与品牌建设研讨会观点述要

  质量与品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集中体现企业竞争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根本出路在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质量强国 品牌立国

  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是经济发展振兴的基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专家们认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中心,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是根本途径,所以,质量品牌工作,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总牵引。专家们提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防范金融风险,适应经济全球化,必须转向依靠质量求效益,依靠品牌求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要的是质量品牌建设。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马传景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实体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有效供给不足,而且经济效率明显降低,存在资产价格火箭式上升、金融企业脱离实体经济两大结构失衡等问题。

以质量和品牌建设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参会专家在当地企业调研。图片由山东工商学院提供

  品牌建设是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速,品牌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动力。山东社科院王爱华认为,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应当充分利用品牌开拓市场,不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引领产业输出,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国际化环境,从而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为此,应当培育品牌引领“走出去”的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引领“走出去”的境外园区、优化品牌引领“走出去”的产业结构、创新品牌引领“走出去”的境外投资方式。

  当前,我国在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但我国品牌建设长期处于低端,品牌建设依然是短板和薄弱环节。山东女子学院张可成对我国质量与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认为低端制造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领导品牌不强,传统历史文化中的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现代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只有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供给质量,我国经济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和领先发展。

  制度护航 文化引领

  推动质量品牌发展,要注重完善制度体系,搞好质量品牌发展顶层设计。要不断构建完善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质量标准、质量监管和品牌评价、保护体系。上海社科院谢京辉认为,中国品牌要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必须有标准的支撑,培育自主品牌,确保产品品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技术和创新,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品牌建设,需要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山东工商学院许衍凤认为,质量是基础,品牌是保证,品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通过创新来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要充分传承中华“老字号”品牌锻造发展中的工匠精神、诚信精神。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厚植品牌文化基因。专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优秀品牌的价值追求。山东省委宣传部企业宣传处李庆义介绍,厚道鲁商倡树行动指导委员会以创建“诚信鲁商、和谐鲁商、责任鲁商、文化鲁商”为目标,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引导企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齐鲁风格、时代特征的新鲁商文化品牌,进一步传播了山东品牌的影响力。

  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品牌信用度,打造科学的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中央财经大学张云起认为,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最核心的内容是商务的信用问题,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发展信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新的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好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大学孙曰瑶认为,一个商标品牌信用度越高,该商标所承载的服务选择成本越低,消费者选择的可能性越大,提升品牌信用度,能够显著提高顾客的选择效率。只有抓住质量品牌,企业才能抓住顾客、抓住市场、抓住未来,才能实现转型发展。

  共建共享 责任共当

  质量建设与品牌建设相辅相成,互促互进,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让提高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使重视品牌、创造品牌成为社会风尚。

  推动品牌高端化,要构造特色鲜明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体系,提升品牌生态竞争力。山东财经大学熊爱华提出,区域品牌建设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政府要搞好品牌体系设计,搭建起区域品牌的营销推广平台。山东工商学院俞国方认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消除“一损俱损”、实现“一荣俱荣”,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产品生产者等都要以不同的角色担当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信誉,促进地理标志产品有效增值的责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刘均国通过比较分析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的品牌建设,建议政府、企业及个人都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产品质量,融合民族文化以丰富品牌内涵,引导社会消费理念转变。

  关于农业品牌建设,曲阜师范大学尹世久认为,农业“三品一标”的健康持续发展,既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他进一步提出,农产品认证标志和品牌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关于工业品牌,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李国芹认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必须抓好质量和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活动推进平台三类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制造业品牌国际化战略。关于服务业品牌,临沂大学陈令军提出物流企业品牌构建的传统文化观,认为“传统文化有助于扩充对物流企业品牌的认识,传统文化为物流企业品牌打造提供方法论指导,传统文化具有促进物流企业重构发展模式的重要价值”。关于文化品牌,山东社科院徐建勇认为,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以文化名牌战略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专家建议】

  品牌建设是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战略抓手

  作者:侯云春,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品牌建设既是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战略抓手。

以质量和品牌建设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社科论坛——质量强省与品牌建设研讨会现场。图片由山东工商学院提供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特别是品牌建设与经济体量不匹配。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未来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来自何处?无论是“新经济”还是“老经济”,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们能不能打造出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

  我国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一批深受消费者和客户欢迎与信赖的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品牌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乃至最高端,实现质量强国品牌立国?

  一要强化品牌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品牌至上的理念。要形成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弘扬品牌文化的共识,将其渗透到产品和服务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同时,要形成所有相关者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人人精心呵护品牌。

  二要加强品牌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产品和服务全过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管理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把好每个环节每道关口,并加强品牌设计,选择品牌定位,制定品牌规划,树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产品。

  三要建立公正客观的品牌评价体系,搞好品牌传播推介。具体来说,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公正、客观地进行品牌评价;要积极开展品牌管理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的解决方案;要结合“中国品牌日”等活动,加强品牌推介传播工作,提高品牌知名度;要加快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讲好中国品牌的故事,把更多优秀的中国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四要建立品牌监管和惩戒体系,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保护产品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严厉打击仿冒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正当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为更多品牌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五要创建品牌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人人关心、支持、呵护品牌。要建立包括用户、渠道、合作伙伴、媒体等所有相关方在内的共建共享的品牌建设共同体,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要鼓励和支持自主品牌,在同等条件或大致相当的条件下,优先购买国货和自主品牌。

  如何实现品牌高端化

  作者:张述存,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主要目标是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等“四化”。其中,推进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实现品牌高端化,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应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找准实现品牌高端化的着力点,以“四新”经济引领质量发展与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质量品牌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利用新技术支撑高端品牌。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新技术创立新品牌,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立足新产业培育高端品牌。山东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较低。因此,一方面,要立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跨界融合、智能制造等,在传统产业中衍生新产业,培育高端品牌;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立足产业带动,培育新的高端品牌。

  三是发展新业态催生高端品牌。依托“互联网+”衍生出的众多新业态,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抢占新兴市场,从而催生新的高端品牌。

  四是依托新模式打造高端品牌。因知识、科技、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加入而产生的共享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要借助新的经济模式,打造高端品牌,在新经济领域塑造新的标杆企业和新的知名品牌,强化品牌带动。特别是要谋划“中国制造”认证模式,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拓高端市场,为实施品牌高端化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实践】

  凝练特色 发挥优势 增强高校服务品牌建设能力

  作者:刘新生系山东工商学院党委书记,谭秀森系山东工商学院院长

  一直以来,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高校尤其要凝练特色、发挥优势,在服务地方中实现精准发力。作为“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区域的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院校,山东工商学院(原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努力推进办学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山东质量强省和品牌建设助力。

  立足高水平发展,提升品牌建设层次。山东工商学院积极实施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方案,以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立项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为契机,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学校搭建高端平台,依托山东省高校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研究中心、烟台价格指数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新型智库,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服务政府决策咨询作用。

  凝练办学特色,突出品牌建设重点。在综合资源条件的基础上,优化集成、形成优势,品牌建设才能有的放矢、突出成效。学校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凝练办学特色,凸显办学特质和品牌亮点。建立“大商科”为主、工商结合、经管理工文法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作为原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立足地方,背靠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传统和区域优势,依托半岛经济研究院、煤炭经济研究院,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同时立足齐鲁文化区位优势和财经类院校特质,培养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开放办学,畅通品牌服务渠道。高校要通过开放办学,实现学校品牌与社会需求的紧密高效对接,增强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学校积极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开放办学新格局,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多元文化融汇、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新增质量工程等社会急需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在山东省属高校中率先成立中科创业学院,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高等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的要求,致力于建设有特色开放式高水平工商大学,通过特色凝练和优势发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助推山东质量强省和品牌建设,不断实现自身和地方共同的品牌价值追求。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6日 07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