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医疗卫生事业: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17-10-10 02: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名家看五年】

  作者: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开栏的话

  五年,不长的时光,却将光荣镌刻在历史丰碑上,将自豪浸润在民众心田里。其间,每一滴汗水,都闪闪发亮;每一分努力,都弥足珍贵。涓流成溪,百川归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亿万中国人民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五年。那一个个激动人心、震撼人心、感动人心、温暖人心的时刻串联起来,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擘画出我们国家、民族的壮美蓝图,也影响着世界与未来的历史走向。

  经历波澜壮阔,内心感悟良多。从今天起,光明日报邀请各界知名人士,谈谈他们心中印象最深的这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药卫生改革攻坚克难,取得重大进展。

  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与责任担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要推动这一伟大转变,就要充分重视非传染疾病(慢病)的防控。当前,慢病所致死亡已占总死亡的86%,而且消耗着大量医疗卫生资源。5年来,慢病防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工作力度与资源投入大幅增加。做好慢病防控,仅依靠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团队,势单力薄,必须充分发动我国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与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裂痕,形成合力,应对慢病挑战。

  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康复事业为例,5年来,我国由公立医院拓展或民营资本投入建立的心血管预防康复中心,已由5年前的6家增至500多家,从根本上开始改变医疗机构“前不防后不管”“只治不防”的被动局面。这些中心破除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实施“心理-生物-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把生物医学、身心医学、运动医学和行为医学深度融合,形成五大处方,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睡眠)处方(双心医学:关注心脏,关爱心理健康)和戒烟限酒处方,已成为心血管预防康复中心防控慢病的创新模式与有效措施。同时以心血管预防康复中心为平台,发动公众与患者主动参与,学会自我管理自身健康与慢病。办好专病俱乐部,通过智能手机、微信、穿戴设备和远程医疗设备,实现医患、患患和医医三个互动,对广大患者提供全面(五个处方)和全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关爱。这种慢病防控的全新模式深受公众和广大患者欢迎,形成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服务、公众和患者主动参与的良好和谐医患关系。

  我们坚信,在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伟大征程中,实践创造中国慢病的防控模式,传承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也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0日 01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