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北围场:以精神文化建设引领脱贫攻坚

2017-10-13 04: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行动】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陈元秋

  围场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是河北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近年来,河北省宣传、广电等部门驻围场工作组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以精神文化建设引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地处山沟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半截塔镇要路沟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全村731户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446户,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河北省委宣传部驻要路沟工作组发现,一些村民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惰性思想。“扶贫先扶志,首先要提振村民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河北省委宣传部驻要路沟村第一书记赵鸿颇说,工作组不仅要为贫困村做一件实事或几件好事,更要通过提振全体村民的信心和决心,为贫困村的长远、持久脱贫致富蹚出一条路子。

  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地和大家谈心。在工作组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致富热情被点燃。他们将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我制定、我承诺、我遵守、我文明”文明乡风创建活动。以“十个一”为载体,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馆、文化广场、乡风文明示范街,树立了功德榜,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和乡贤骨干队伍,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要路沟村、查字上村为样板,今年以来,围场建立孝道村3个,文化村5个,移风易俗示范村32个。贫困群众“我要致富”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氛围全面形成。

  今年3月,根据省委统一安排,河北省委宣传部袁宝东、刘立斌、李元生3名同志到吉上村开展精准扶贫。他们群策群力,明确了吉上村“坚持生态优先、种养结合,强基础、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打造围场县城区后花园”的总体思路。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吉上村具有适合山野菜生长的天然优势,望着满山遍野的蒲公英,工作组的同志喜上眉梢。为了开发加工这一优势资源,他们南来北往,最终牵线邯郸市金益农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围场味来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在吉上村建立蒲公英种植加工基地。

  蒲公英种植加工基地的建立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工作组借势施策,逐户制定了脱贫措施。他们从县农牧局争取到5000斤同薯22号马铃薯种薯,引导34户免费试种14亩。从张家口引进张杂谷13号、6号,引导9户试种6.6亩。根据山场禁牧要求,利用补贴圈舍建设等方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肉牛或帮扶资金折股加入,建设集中养殖小区。

  吉上村植被茂盛,环境优美,工作组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建设农家乐、采摘园。村党支部书记田建新说:“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还能通过旅游挣钱。”

  吉上村地势高、区位偏、村落散,交通生活条件极为不便。工作组不辞辛苦,积极争取,为村里修路、建蓄水池,改造自来水管道,保障了村民饮水安全。

  “吉上村已经10年没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了,今年一年干了10年的活儿。”说起吉上村的变化,村民们心头是满满的获得感。

  受益的不只是吉上村。在围场县八顷村,在此帮扶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工作组,围绕“精准”做文章,结合“产业”找路子,帮助八顷村成立了全体村民入股的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购置了运输车辆,与北京、石家庄多家单位和销售平台展开了合作。一个出行难、吃水难、脏乱差的贫困村,9个月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村容整洁、通行顺畅、文化生活丰富的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3日 04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