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里的鱼儿越来越多了

2017-10-16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的获得感】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袁于飞 叶乐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条河流、一泓湖水。清澈的水面上,鱼儿游过荡起阵阵涟漪。但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场景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鱼儿也越来越多了,山青水绿的画面,又重新回到了人们身边。

  太湖鱼类品种越来越多,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清晨5时,迎着初秋的凉风,66岁的卢树荣准备好了出船的衣帽网具,带着老伴前一天为他准备好的饭菜,出发了。码头离家只有20多米。此时,他的表哥,75岁的范荣华已经在船上起锚并发动了马达。

水里的鱼儿越来越多了

①浙江杭州塘栖古镇的农民在穿镇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上展示大鱼。

  “今年的水好干净,岸边都看不到蓝藻。”卢树荣掬了一捧水洗脸,清凉的湖水很快打消了他的困意。

  得益于水质的不断好转,太湖上渔民们捕到的鱼类品种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也一天比一天提高。

  要是在几年前,直接拿太湖岸边的水来洗脸,几乎不可能。“2004年左右吧,太湖水已经非常脏了,一到夏天,密密麻麻的蓝藻一眼望不到边,湖里散发出异味。”范荣华说,那时候,打鱼要开个把小时的船,而且鱼的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少。

  聊着当年的往事,小船来到开阔的湖心,卢树荣把一张张网投到湖中,说:“这是我今年新织的网,网眼比去年的又大了一圈。”

  改变得益于当地坚持不懈地治水。地上,每条河道边都竖有公示牌,标明河长姓名,留有监督电话,河长每两天巡检一次;空中,无人机扩大巡检范围,对河道污染、河面水质等实时监控;水上,在入湖主要河道等关键节点安装摄像头,即时监控保洁情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太湖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盛国庆介绍,2014年开始,太湖街道对所有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还通过种植茭白、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的方式,促进水质改善。

  太湖水质的好转,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渔民。“现在,捕到的鱼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太湖鱼只需清水一煮,就格外鲜香。”卢树荣说,很多水鸟也飞到太湖边繁衍栖息。

  下午1时30分,第一网鱼开始起收,活蹦乱跳的鱼儿跃出了水面,场面甚是壮观。卢树荣说,今年鲜鱼的价格明显高于往年,一个多月前就有来自山东、江苏等地的渔商向他们高价预定。渔市热闹了,渔民收入增加了,渔村也重沐繁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

  “随着太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卢树荣和范荣华,这两位在太湖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渔民信心满满。

  富水河变富民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富水河,流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和黄石市阳新县,是通山人民的“母亲河”。

水里的鱼儿越来越多了

②刚建成的北京东城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

  举步即水的封闭环境,使得通山沿河数万老百姓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为了改善生活,河岸的居民不得不采砂、采石,甚至竭泽而渔。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给富水河带了新机遇。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表示:“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通山最大的优势就是青山绿水。”

  “近年来,通山围绕绿水做文章,投资7000万元,对1024户网箱养殖户和537户围汊养殖户进行拆除,恢复水体的自然面貌,使‘富水’再次长流。”通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柏林介绍,县里还将富水库区沿湖406个孤岛和湖汊绿化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帮扶库区群众在湖岛山边种果树。

  水库两岸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大力改善,昔日贫穷的富水库区已经成为游人羡慕的休闲度假之地——“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两大国家级的“金字招牌”让人眼前一亮。

  通山县扶贫办主任成军介绍:“每年一到橘子成熟时,游客便在青山绿水中泛舟湖面,钓鱼钓虾,听渔歌,摘橘子,不亦乐乎。”

水里的鱼儿越来越多了

③在河北遵化平安城镇马西村的大黑汀水库,渔民周山捞起了鱼鹰。

  走进居民家中,富水河人家大都饮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手机,镇上也有了宽敞明亮的校舍。通山县慈口乡慈口村村民朱礼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山上有果树,湖边有农庄,老百姓不愁赚不到钱。”

  如今,富水河真正变成了通山人民的“富民河”,每天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故事:全县有1629户贫困群众利用富河水搞生态养殖,共计养殖小龙虾、石蛙、鳜鱼、鳙鱼、泥鳅2.6万亩,年产值过亿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南河水又变清了,生态修复工程一举两得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南河是一条小河,平时不太引人关注。浩浩荡荡的昌江是“明星”,它由北向南从城区穿过,流入鄱阳湖。但南河是昌江的一条支流,南河水清,昌江水就会更清。

  几年前的夏天,景德镇市居民王宏曾去看过南河:“南河的河面杂物飘浮、河道不畅,两岸黄土裸露,经年日久的垃圾堆成小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苍蝇乱飞,让人不敢驻足。”

  今年国庆节期间,王宏却发现,秋光映照下的南河,河水清澈,游鱼见底,碧波荡漾,宛如玉带穿行在瓷都大地。河的两岸,平坦整洁,绿树成阴,设置了凉亭等设施,随处可见和他一样驻足休闲的游人。一派人在画中游的祥和气氛,令人流连忘返。

  “发生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王宏说。是什么原因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这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水里的鱼儿越来越多了

④陕西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图为流经安康城区的汉江。

  原来,景德镇市珠山区近年来开展了南河生态修复工程。这个项目是为了改善南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南河的水质安全,还让周边的群众有一个休闲散步的公共活动区域,一举两得。

  王宏顺着南河漫步,边走边回忆:以前,河道被附近的村民占用种菜,搭建猪棚和一些违章建筑,有部分建筑甚至就建造在护坡上,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及行洪能力。现在,他看到的不再是菜地、违章建筑,而是畅通的河道。而且,沿岸种满了银杏、香樟、桂花、柳树等树木,还有草地和花海,铺设了以青石板为主的游步道,在公共区域安置了观景台和休闲长椅。

  “环境提升后,南河的水质得到了明显变化。”王宏告诉记者,他在河里看到好多小鱼儿,还有白鹭等鸟类在河边栖息。一些摄影爱好者也在这儿流连忘返,还有很多人到此拍摄婚纱照。周边群众有了一个休闲、散步、摄影的活动场所,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南河生态修复工程只是景德镇市启动的南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一部分。今年以来,当地政府还对沿河“三无”企业进行了关停,开展了河道清淤、清水引流、排涝站前池清理等工作,并整治养殖场、菜地等农业面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南河,南河的水变得更清澈了。

  “作为一名瓷都老居民,河水重新变清了,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王宏向记者表示。

  【数读这五年】    

  2013年我国重点湖泊(水库)水质为优良(Ⅰ-Ⅲ类)的比例为60.7% ;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6.0%。

  2015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Ⅰ-Ⅲ类)比例为66% ;2016年水质优良比例为67.8%。2017年上半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1.5%。

  2017年上半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2%。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

  【微评五年】

  网友“白昊”: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很实惠,家里的回迁房年底就能入住,可敞亮了,小区的道路平坦,绿化也很好。以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房子漏水和回家的路难走了。

  网友“八里风”:过去是房前房后,污水垃圾;现在是房前房后,绿树成荫。这些年来,政府城中村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家门口彻底变了样,有了城市该有的样子。环境好,住得就好;住得好,心情就好;心情好,老百姓生活就好。

  网友“凉意”:近年来,从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到低价商品房、限价房,再到自住型商品房、共有产权房,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圆了千万家庭的“安居梦”。

  网友“初心是真心”: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夏天屋顶漏雨,冬天四壁透风,这是以前棚户区的真实写照。政府实施的棚户区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网友“小徐”: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里的危房改造工程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家里特别困难的村民也能住上新房子。村民们都说:“危房改造惠民生,精准扶贫暖人心。”

  (光明网记者 吴晋娜整理)

  (本文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6日 10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