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色转型 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017-10-18 04: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市县委书记说变革话成就】

绿色转型 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访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25万株紫荆绚烂开放、水上摩托风驰电掣、内河帆船扬帆奋进、万人横渡蛟龙入水……以春季紫荆花和秋季水上运动为代表的“春花秋水”,已成为广西柳州的宜居城市品牌。看到这些,人们难以相信,20多年前这里曾是因环境污染严重而得名的“酸雨之都”,也会暂时忘却这里是汽车年产量超过245万辆的“中国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传统工业城市如何破解发展和环保的难题变身宜居工业城市?

绿色转型 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小朋友在生态旅游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柳州由传统老工业城市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殊荣,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和谐统一的绿色转型之路。

  首先,柳州着力构建绿色化工业体系。坚持“破”“立”结合,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依靠创新驱动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快速增长,并最终惠及百姓民生。柳州突破落后产能瓶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16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12年相比下降两成以上。目前,柳州已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通过加大技术研发,调优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企业技改投资4066.8亿元,年均增速21.3%。2016年,柳州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45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三,产销量接近全国的1/10。柳州打破工业传统布局窠臼,树立产城融合新标杆。柳州坚决改变过去老工业城市布局中工业区与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抓住柳州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的机遇,将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工业企业分期分批实施搬迁,对于一些治理无望、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重污染企业,坚决实施关闭。

  其次,柳州着力构建绿色化城市体系。以打造生态家园为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管理,高质量推进城市彩化、绿化、美化建设,全面构建绿色化城市体系,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品牌得到进一步巩固。截至2016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7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6平方米,与2012年相比,人均绿地面积增加1.23平方米,市民出门平均300米至500米以内就有休闲绿地、公园或广场。同时,深入推进“花园城市”2.0版建设,市区种植洋紫荆达25万株,“紫荆花城”成为城市新名片。

  再次,柳州着力构建绿色化治理体系。郑俊康说,柳州坚持把基本环境质量作为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全面构建绿色化治理体系,“确保青山常在、做足碧水文章、打好蓝天保卫战”。2012年以来,柳州大力实施“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穿城而过长达108公里的柳江河“进城清出城也清”。2016年柳州优良天气达到86.5%,全市黑臭水体治愈率达100%,柳江河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Ⅱ类水质标准,柳江水域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工业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

  “如果GDP上去了,生态环境却恶劣,城市发展就谈不上宜居宜业和可持续。”郑俊康说,发展不仅是为了经济数字好看,而应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受到幸福,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从柳州的实践看,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生态环境。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09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