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名片”

2017-10-24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张翼

  一边是欧洲,一边是亚洲。横跨乌拉尔河的阿特劳,注定是一个交会的城市。

  一千年前,这个地方还叫“萨莱楚克”,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直到今天,这片土地上还流传着让人向往的丝路传说。

  一千年后,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习近平主席首倡“一带一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唤醒了这座城市“丝绸之路”的尘封记忆。

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名片”

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芳烃项目全景 企业供图

  1.来自中国的团队,让这个富油国结束了高标号汽油全靠进口的历史

  1984年,哈萨克斯坦小伙肯金刚毕业的时候,面对的还是一个没有独立石油工业的祖国。

  33年后,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阿特劳炼油厂第一副厂长。而在他执掌之下的,已经是这片272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的最大炼厂。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长期以来成品油却要大量进口,主要原因是其国内石油炼化能力严重不足。建于1945年的阿特劳炼油厂,年加工能力为430万吨,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炼油厂。但是,由于炼油厂技术和设备都很落后,不仅产量低品质差,产品也非常单一,一度濒临倒闭。

  自2009年以来,根据哈萨克斯坦创新规划和炼厂现代化改造需要,阿特劳炼油厂先后实施了芳烃项目、石油深加工项目两个现代化升级改造工程。两个项目均由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全资子公司)按照EPCC(设计采购施工运行)“交钥匙工程”合同模式实施完成,总投资27.2亿美元。

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名片”

中哈两国员工讨论施工方案。企业供图

  “阿特劳炼厂改造项目是哈萨克斯坦建国22年以来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石油化工项目。”阿特劳炼油厂厂长阿曼图尔林说,“在签订合同前,我们去参观了中国的炼油厂,证实了中国可以建造、设计符合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完成改造后,阿特劳炼厂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芳烃项目已于2015年12月建成投产,是哈萨克斯坦国内唯一的芳烃装置,极大缓解了哈萨克斯坦国内成品油供应不足、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创了哈萨克斯坦生产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高品质石油产品的历史。

  石油深加工项目是由24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等60个单元组成,建成后,石油加工深度达到85%,可以生产符合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汽柴油,将有效降低哈萨克斯坦高标准油品的进口依赖,符合哈萨克斯坦战略优先发展方向,将进一步推动哈萨克斯坦石化行业产业升级。

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名片”

  目前,在SEG阿特劳炼油厂芳烃项目和石油深加工项目的推动下,SEG哈分公司在阿特劳州纳税额度排名第三,已累计在哈萨克斯坦缴纳各项税金约1.8亿美元。同时,SEG与哈萨克斯坦多家设备制造商、钢结构制造商、材料供应商达成总额逾3亿美元的合作,推动建立了哈萨克斯坦、独联体范围的优质制造商和供应商资源库;使用分包商逾200家,累计用工超过6700人次,带动了当地就业。

  2.海外项目迎难而上,带来企业国际化能力提升

  回顾历程,作为SEG公司在中亚地区承揽的第一个大型炼化工程总承包项目,阿特劳项目初期的进展并不顺利。

  SEG哈分公司副总经理、阿特劳州原副州长热尔尕斯告诉记者,项目建设初期,政府在技术、法律、税收、劳工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企业都不信任。有一年,SEG哈分公司被各级政府检查了24次之多。

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名片”

  困难不仅体现在对方的不信任上,还体现在工程设计建设标准、技术、人员、政策等方方面面。

  “比如地下的管道,中国团队用的是中国标准,哈萨克斯坦用的是俄罗斯标准,谁都觉得对方不对。”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新说,哈萨克斯坦标准多数采用的是俄标,与欧洲标准既有相通的地方,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采用该国之外的国际、国家或组织标准,均需与哈标进行标准比对,报哈萨克斯坦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选用。“更何况,为了满足项目跨国采购的需要,设计、采购还大量采用了国标、欧美通用标准”。

  “懂俄语的翻译好找,懂工程的翻译也好找,但既懂俄语又懂工程的人非常稀少。”面对多种标准并行的局面,项目团队首先组织专人启动了哈标、俄标的收集、翻译,工艺、配管、设备、仪电、土建等专业室和相关部门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学习、宣传,严格按照哈萨克斯坦规范推进项目详细设计。

  虽然遭遇了种种问题,但由于各种努力,阿特劳炼厂芳烃项目成为哈萨克斯坦目前石化项目中干得最快的,超过了同期建设的另外两个炼化工程项目,得到了业主方的赞扬。SEG哈分总经理、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芳烃项目经理郑富强说:“一路走来虽然并不轻松,但通过我们上上下下的努力,得到了合作方的承认,打造了我们‘走出去’的名片。”

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名片”

  在业主对中国团队信心逐步提高的时候,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场尊敬程度也在逐步提高。黄新说:“经历的项目多了,我们积累了方方面面的数据体系,对以后会遇到的困难有了预案。石油深加工项目工程量是芳烃工程的1.5倍,但工程时间已经做到比第一个项目还短。这就是国际化能力的提升。”

  3.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成套装备和材料出口

  炼厂建设过程如此困难,建好了“钥匙”一交岂不是没有中国什么事了?面对记者的疑问,郑富强想得更远:“项目不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带动6亿多美元的中国成套装备和材料出口,打造了中国炼化技术的国家‘新名片’。”

  实际上,阿特劳炼厂项目首次实现了中国炼化工程设计技术整体出口中亚市场,为把炼化工程技术打造成国家“新名片”提供了机遇。

  在“走出去”过程中,项目团队还承担着向项目业主推介自己认可的施工企业、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等工作,从而承担起带动整个民族产业“走出去”的社会责任。黄新说:“每个海外项目中标以后,我们都会向业主争取最大限额的国内份额。比如,阿特劳芳烃项目包括施工和材料在内国内采购额占到80%。”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SEG哈分公司最大化采用了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大化采用了国产材料。在遵守合同的前提下,项目重要设备均在中国采买,约占总投资的52%,这不但降低了项目成本,也为中国制造商出口中亚地区提供了机遇,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供应商、制造商,促进中国制造商成功进入中亚市场,为中国制造走向中亚、独联体国家赢得了声誉。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石油化工设备厂、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新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约四十家主要设备材料的制造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主任郑东风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一些时段,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将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因此,需要加大与国内民营企业的合作力度与信息渠道建设,共同实现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除了炼厂工程项目,中国石化集团早在2004年就已经进入哈萨克斯坦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公司是中石化最早“走出去”的海外项目之一。目前,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设FIOC、CIR两个分公司,下辖5个独资公司和4个合资公司。在这里,中石化收获了海外上游的“第一桶原油”。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说,哈萨克斯坦是中亚诸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但经济结构单一。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哈萨克斯坦也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相呼应,希望分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红利,促进本国能源行业转型。

  4.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成为共同建设新丝路的参与者

  哈萨克斯坦政府规定,凡引进一个中国工人必须聘用9名当地工人;每办理3名中国管理人员工作签证必须聘用7名当地管理人员。而在当地符合聘用条件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这一度让工程建设陷入困境。

  “阿特劳炼厂芳烃项目那么大工程,本来应该有2000多名工人参与建设,但前3年施工现场只有不到100人。”郑富强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当地劳务签办理难一度给项目实施造成了严重困扰,拖延了工程进度。”

  “最初,我们更信任自己带来的员工,但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大量聘用和培养当地人员,增进当地人对我们的信任。”郑富强说,公司目前有中国员工1197人,哈萨克斯坦员工2131人。在许多关键岗位,比如财务、外事、政府公关等方面都放心使用当地人,这也促进了企业在当地真正扎根。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SZK子公司副总经理阿里别克说:“周围很多中方同事都能流利地讲俄语,这让我感觉很好,觉得我们之间没什么区别,都是自己人。”

  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各子公司均以当地化用工为主,中方员工仅65人,用工当地化比例平均远超90%,为当地社会提供了2666个就业岗位,累计支出培训费用898万美元;累计培训哈萨克斯坦员工18710人次。

  在参观完大庆油田时,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SZK子公司地面工程师杜拉特深受震撼。“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等口号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

  回国后,他经常向同事讲起这趟不寻常的大庆之行。杜拉特暗自以王进喜为榜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以“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为己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铁人”精神。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过的SEG哈分公司外事部副总经理艾格琳告诉记者:“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都以去中国留学为时尚。在哈萨克斯坦,汉语是俄语、英语之外的第三大外语。”

  “以前咱们这里是古丝路经过的地方,现在咱们已经成为新丝路的参与者了。”艾格琳说。

  在流淌的乌拉尔河映照下,千年时空在此交汇。阿特劳——这个跨越欧亚的古老城市,新丝路的故事刚刚写下它的第一页……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4日 15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