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更多“夹心层”实现安居梦

2017-10-31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王石川

  当前,多样化住房供给,呈百花齐放之势。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首次挂牌出让一块“租赁住房”用地,未来项目建成后“只租不售”,全力呵护房屋租赁市场;广东省广州市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平台上线,房源真实、价格透明,“租房再也不用担心被坑”。此外,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正在试点的共有产权房,同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房一起构成上海“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每一种有益探索,都是践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申,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认同,是激赏,更是冀望。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城市房价虚高,让一些市民无力买房。如果说推出廉租房是为低收入群体兜底,那么买不起商品房又没资格租住廉租房的“夹心层”,则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

  我们常说的“夹心层”,多指刚踏入社会的青年群体、创业群体。当前,住房难题影响了“夹心层”的生活品质,也侵蚀着他们的归属感。让“房住不炒”贴地而行,释放出预期效应,让“夹心层”不再为住房问题而犯愁,在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更加踏实,的确刻不容缓。

  纾解“夹心层”的房屋焦虑,应该从保障他们的租房权益入手。从“有住房”到“有房住”,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不少“夹心层”已刷新观念,不再追求必须拥有产权住房,租房是可接受的选项,但在现实面前他们有苦难言。从被无良中介坑骗,到租房品质不佳;从租房无法享有相应权益,到遇到问题维权难。

  要让租户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安,现有的租赁体系应该尽快完善。众所周知,对于“夹心层”来说,租房不只是为了居住,还有更多渴望,比如孩子上学。应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将租房者纳入属地社会化管理体系,尽可能让他们享受到就近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

  纾解“夹心层”的房屋焦虑,还应该在共有产权房上谋篇布局。当前,有的地方出台《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在共有产权住房的出租、回购、再上市以及后期监管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和提高。比如严格再上市管理,满足更多无房家庭住房刚需。

  归根结底,纾解“夹心层”的房屋焦虑,需要在稳定房价、增进权益上下功夫。正如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如何理解这种机制,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既支持合理自住购房,又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说,住房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供应,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任重道远。但是,只要尊重房地产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政府该补位时不迟疑,该保障时不缺位,就能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让包括“夹心层”在内的民众实现“安居梦”,更有归属感。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1日 02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