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珍惜来自第二课堂的历练

2017-11-08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环球教育评说】

  作者:晓林

  如果把大学的教室看作第一课堂,学生社团无疑将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

  招新大道上人群熙攘,展板展示炫目多彩,百余社团各显神通……初入大学,几乎每位新生都会遭遇一次“百团大战”的洗礼。传单飞扬,活动丰富,这些活力满满的社团,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在大学社团的带领下,如今在大学校园,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组织”。在这里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朝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大学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从数量来看,国内一所高校一般都有数十个社团,最多的可达几百个,而国外高校成立的社团更是数目繁多。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里的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其数量之多也令人称奇,仅布朗大学注册在案的社团就有大大小小2000多个。

  在美国的大学生活中,社团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参加社团活动是扩大交际圈、融入美国文化、积累人脉资源的不二渠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大学生成立一个社团组织,只需有5个人提出申请即可。校方会对这个拟成立的社团进行评估,一年后,如果这个社团运营良好,校方就会正式批准其成立。哈佛大学学生总数仅2万余人,也有400余个学生社团,最小的爱尔兰舞蹈社团才10人,但他们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属于比较纯粹的兴趣团体,许多公益性的社团则受众面更广。

  有人说,没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读过大学。而国外的很多高校更是把学业、社团、爱情视为大学生活的三大内容。可以说,社团活动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课堂,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良好的人生风采。特别是社团的运营也成为大学生熟悉社会规则的重要途径。

  在国外高校,很多社团人数在30人左右,因而他们做活动组织容易,活动注重精而不在于多。此外,个性及想象力成为国外社团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例如国外高校鼓励学生组织各种个性化甚至匪夷所思的小社团,像小丑、杂耍社团,咖喱品鉴社团,水下曲棍球俱乐部等。此外,利用名人做广告、参与社团活动提高社团知名度等各种商业模式也在大学校园中普及。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生的思路则更为开阔。这里不仅有“模拟联合国”社团,还有“世界领导人论坛”社团,这一社团就曾请到过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等风云人物前来助阵。

  蝴蝶虽小,但其万千集群舞动翅膀就可以引发旋风,改变气候,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小规模的学生社团相对于整个学校的运行机制虽然不过是小小的“蝴蝶”,但全球高校数以亿计的学生社团集体舞动翅膀,也可以掀起改变高校风气、助力学生开拓视野的“飓风”。这也正是“小兴趣、大社团”的概念所在。

  从大的层面来说,中国的学生社团应当借鉴国外社团运行的经验,在运行的方略上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社团运行的效能。学生社团应该和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结合,和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对接,积极探索自身的创新发展道路,让大学生不仅在第一课堂中学习,也在第二课堂中历练,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成为时代所需的优秀人才。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08日 15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