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厘清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

2017-11-12 05: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读书者说】

厘清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

——读《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刘金祥(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长久以来形成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认同,是对沉积于历史深处的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所秉持的意识形态、所坚守的社会制度的文化支撑。所以,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民族精神状态和中国社会精神状貌,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动力与发展活力。有鉴于此,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和学术界聚焦文化自信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不同维度和角度对文化自信进行了阐发和诠释。

  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近年来就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运行逻辑和生成机制等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和见解,其所著《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书,力求厘清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

厘清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陈先达 著 人民出版社

  探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真谛和奥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关乎民族精神独立、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关乎国运兴盛起伏、关乎民族伟大复兴。陈先达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孜孜探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真谛和奥义,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征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部《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深入剖解和逐步厘清我国当下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这部书的主旨脉络和思想构架。作者立足文化及其价值这一宏观层面,着眼中国当代各种文化形态这一中观层面,锁定文化的本质、文化与文化形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等具体问题作为微观层面,坚持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探究相互结合有机交融,使得该书既呈具博大深奥的样貌,又葆有精微细致的品性,而且这种宏阔与精深相兼顾、长远与当下相统一的学术风格,使本书在理论性、实践性诸方面均显示出独到之处。

  书中明确提出文化问题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单纯从文化自身难以找到合理解释和准确答案;当下世界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也不能仅仅归咎于文化危机;西方发达国家遇到的困难也不可能凭借东方文化加以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究其根源在于其政治制度的不合理;物质生产方式对精神生产的制约性,丝毫不会否认文化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和同一性的精神加固器”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特别是书中鲜明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单纯是一个文化问题,必须依靠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审视和考量下作出的理性判断。该书科学地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深刻地揭示了民族文化的流变特点和当下价值,有力地解释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联,引领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时代接轨向规律靠拢。

  “返本”方能“开新”

  时下,思想界理论界追求“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一种趋向和必然,但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是必须找到问题,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而当我们进一步探寻追问,所寻找的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严重分歧,好像这两者是泾渭分明的。

  事实上,现实生活是一切问题的策源地,只有当学术界揭示出它所依存、负载和包含的历史根基、理论意义和当下价值,才能将其作为重大理论问题加以思量和探究。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发展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经典著作的解读和对原初观点的阐释上,显然是僵化保守、无甚生命力的;只有在现实生活发展变化中发掘新的理论生长点,才能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生机和活力,而这个生长点就存在于我们所置身的时代中。陈先达在书中一再倡导:“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虽然具有某种相对稳定性,但由于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永远面对自己的时代而不是面对自己既有的结论,它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结论。”

  这表明“返本”只是手段,“开新”才是目的,“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学术信条在新时代的表现和反映,只有直面变动不居的现实,树立鲜明问题导向,坚持与时代同行,直面当下突出问题,及时做出理性思考和理论回应,人文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所从事的学术事业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诚如书中所强调:“我们面对的是新的时代、新的国际条件,而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此辉煌艰巨的事业,如果学术研究超不出学者自己的学术圈子,这种学说又有多少意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有自己的社会功能,有自己肩负的使命。因此,我们应超出自我,超出自己的小圈子,面向社会,面向民族,面向世界。”

  在书中,作者把文化自信置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宏大视域之中,对备受学界关注和社会关心的一些敏感文化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对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重大文化问题作出理论诠释,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文化自信的历史性、传承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而且强化了人们对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力的认同与坚守。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进展

  从根本上说,对任何理论的重新解读、重新言说、重新建构,都是由现实所催生由时代所激发的,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研究也应作如是观,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使人们重新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新时代中国仍具有“令人震撼的空间感”。

  陈先达正是洞察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感召意义和引领价值,遂将其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民族观、价值观等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领域最基本、最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阐述,是融系统性、权威性、前沿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重要学术成果。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更广泛、更深刻的重视和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再度相遇与深度结合。

  值得深思的是,每当我国出现重大历史变化,每当我国处于重要转型时期,很多学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学术目光转向马克思文化观,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研究已然成为一门“显学”,其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层次越来越深,提出的概念越来越繁复众多,建构的理论越来越阔大深湛,这无疑是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发挥着根本性和方向性作用。有鉴于此,陈先达以高度学术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原点,将人学视域和价值哲学视域有机融合,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阐释,使著作呈现出哲学高迈、历史深邃和文学优美的卓异特质。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2日 12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