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物馆还能做什么

2017-11-21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心直口快】

  作者:高磊

  博物馆、扶贫,这两个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广西博物馆只因为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感而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博物馆,最早产生于皇室或贵族的私人收藏,后来逐渐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展览和公共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变化、拓展。从最初的收藏、建档、保存、展示等,到积极参与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博物馆正日益通过各种活动,在刺激地方文化发展、凝聚地方文化认同感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界从生态博物馆概念提出后,便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问题。1974年“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被写入国际博协大会新修订章程中关于博物馆的新定义。此后,博物馆不再是提倡精英至上的教育者,而是成为更加亲民的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服务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博物馆不再曲高和寡,而是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交流平台,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性论坛。在欧美,博物馆在展示古代文明和艺术成就之外,开始把种族歧视与社会安全等一些社会问题也纳入其关注范围,以博物馆的方式去讨论解决,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博物馆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在国内,博物馆整体依然处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国家买单的精神文化殿堂的地位。

  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部分中西部博物馆承担起了精准扶贫的职责,主动或被动地开始着力于解决现实问题。让博物馆进行精准扶贫,能行么?广西博物馆的探索,让公众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博物馆的潜能。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勇于开拓,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居民的贫困状况,而且展示出我国博物馆在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有此先行者,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博物馆功能的不断完善,将有更多博物馆尝试参与、推动社会发展,以其独有的方式解决现有的问题,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在博物馆讨论更多诸如社会公平、国民教育、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未来,博物馆还能做什么?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1日 14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