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七大行动洗净洱海绿水青山

2017-11-24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黄小异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晋荣

  秋日清晨的大理,凉风习习,洱海月湿地公园,晨练的市民们享受着醉人的湖景与清新的空气。静静的湖面上,两艘环保打捞船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负责的作业区域长2.8公里,每天打捞上来的浮萍最少也有600公斤,这个东西每天得按时打捞,不然越扩越大。”据管理员赵继杨介绍,打捞工人每天八点开始上班,捞浮萍割茭草,风雨无阻。

七大行动洗净洱海绿水青山

雨后,环卫工人在洱海边打捞水草。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近年来,大理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洱海清,大理兴”作为根本发展理念。从今年开始,全市实施了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和全民保护洱海的“七大行动”。

  环保全方位

  “‘十三五’期间,洱海水质有30个月稳定保持在Ⅲ类,力争35个月达到Ⅱ类水质。”这是大理市于2016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截至2017年10月11日,洱海环湖截污工程管道施工完成131公里,比洱海环海公路还长了约15公里,干渠1.77公里,2017年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10.87亿元。

  在仁里邑村,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了19.87亩应急库塘,该库塘收集范围包括仁里邑自然村的1020多户。“通过库塘建设,将村落污水、农灌尾水、初期雨水收集进入库塘,发挥其截、汇、蓄、净、用五大功能。”据大理市喜洲镇洱海和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杨丕标介绍,这些应急库塘可削减收集污水中的氮磷总含量。大理市自七大行动开展以来投资8280万元,共建成生态库塘131个。

  23308座农村化粪池、146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改造、131个生态库塘,确保了“四水全收”。据了解,今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这是近10年中第3次保持连续5个月达Ⅱ类水质情况。与此同时,主要湖湾水生植物生长恢复较好,全湖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

  发展守底线

  水质的改善除了相关治污排污建设,也离不开政府对洱海周边违规经营、违章建筑和违法排污行为实行“零容忍”。全市上下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努力守住生态的底线。

  大理人逐渐认识到,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受到惩罚。通过成立州、县市指挥部和工作组,组建16支驻乡镇工作队,建立洱海抢救性保护行动科研团队和专家咨询体系、三级督察体系以及五级河长体系,为洱海保护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流域“两违”整治行动,排查出违章建筑941户,拆除违章建筑658户、9.44万平方米,关停客栈餐饮经营户2498家。

  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经营的客栈在七大行动中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备被勒令关停整改。“现在污水管网都达标了,也新建了两个化粪池、污水处理器和污水收集池。”何利成逐个讲解着新装的排污设施,设施的安装让他对排污治污有了新的认识。龙下登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张琦家经营的客栈也关闭了数月,谈到洱海治理,他感慨“水坏了,就什么都没了”,客栈关闭整改,势在必行。

  行动得民心

  客栈、养殖场的关停势必影响相关市民收入,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与污水垃圾整治也会改变市民的生活习惯,群众是否支持,固有意识又如何转变?大理市给出的答案是加强宣传与切实为民。

  “保护洱海,从清洁做起”“人人讲卫生,户户比清洁”“村庄多一份清洁,生活多一份美好”……类似的标语在古生村随处可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大理镇五华社区居委会制作了3000余个印有“洱海保护”的环保布袋,将其发放给社区居民以及游客,此外还制作了印有“洱海保护”的灯笼发放给社区居民,让保护洱海的观念深入人心。

  七大行动,唯愿苍山永黛,洱海春暖花开!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4日 09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