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领航新征程】石河子大学: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道路

2017-11-29 06:0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道路

——石河子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砥砺奋进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秦伟利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在祖国边疆的石河子大学校园里,各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会、演讲会、学习讨论会、知识竞赛几乎天天都有。各族师生在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回顾了石河子大学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大家认为,石河子大学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变化,全靠学校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砥砺奋进。

  “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作为入围一流学科建设的祖国最西部的高校,石河子大学备受瞩目。在西部,高校怎么发展?一流学科如何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石河子大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领航新征程】石河子大学: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道路

石河子大学各民族学生在一起。

  把握顶层设计 找准发展定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五年,石河子大学党委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客观面对机遇与挑战,把学校发展融入新疆、兵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中。

  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石河子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校党委认识到,学校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快速发展黄金期,也处于深化改革的矛盾凸显期和事业提升的艰难爬坡期,党委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第一步,到2015年,建成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新疆一流大学;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左右,建成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西北地区一流大学;第三步,到建校100周年左右,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介绍,学校明确提出将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的道路。校党委强调,只有围绕区域特色、新疆特色、兵团特色、绿洲特色,坚持以新疆精神、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安边固疆服务,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使创新成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五年的时光很短,但对石河子大学的各族师生来说,五年的变化却是巨大的:学科建设水平、教学水平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在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等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内地学生50%以上留在新疆工作,成为稳疆兴疆的重要力量。

【领航新征程】石河子大学: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道路

石河子大学教师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创作中国画。

  实施人才强校 构建创新团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石河子大学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学校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结合办学目标、学科发展布局,科学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校党委书记何慧星向记者介绍,五年来,石河子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优化人才聚集平台,创造有利于领军人才高度聚集、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构建与办学特色和学校定位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形成了“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流得动”的格局,成为新疆、兵团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聚集的高地,更涌现出了坚持19年为基层职工送科技的好教师代江生、坚持60多年教书育人的全国优秀教师曹连莆等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

  西部办学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对此,石河子大学建立健全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在政策上提供保障、事业上提供平台、生活上主动关心,加大领军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对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的方式,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出台《石河子大学“3152”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实行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相结合的政策,按照专家学者来校工作时间确定相应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中,石河子大学吕新教授带领的“绿洲现代农业精准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创新团队入选,成为兵团高校唯一入选该计划并获滚动支持的团队。目前学校已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5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

  此外,学校拥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者224人,五年增长了37.4%;副高级职称624人,五年增长了20.2%;具有博士学位者501人,五年增长了65.3%。

【领航新征程】石河子大学: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道路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

  聚集科技力量 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今年新年刚过,石河子大学科研处便带领食品学科博士科技服务团、“访惠聚”科技服务队、农业畜牧专家组、老教授协会专家团、化学化工调研组奔赴新疆南疆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围绕南疆在农业、工业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科技困难,结合自身在农学、动物科学、机械制造、材料化工、食品加工、信息工程等特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以科技扶贫专家团的形式深入南疆,是学校服务‘向南发展’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如是说。

  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这是十八大以来石河子大学党委为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下的新目标。五年来,学校深入实施《石河子大学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改革社会服务的激励导向机制,把是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评价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尺。学校的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改革、科研方向凝练都充分考虑要与自治区、兵团经济社会结构、发展方向相适应。

  在服务向南发展中,对口扶贫第三师红旗农场无疑是石河子大学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

  红旗农场组建于1958年,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国家级贫困营级农场。2016年,石河子大学开始结对帮扶农场建设,多次派出相关负责人和专家教授到农场调研对接工作,帮助农场完成了盐碱农田土壤养分盐分信息监测与分析,配合做好8.5万亩盐碱地治理规划;初步完成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了2.2万亩耕地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帮扶农场畜牧业发展,出资27万元新建了两座150吨青储窖、1座标准化药浴池,购买了青储铡草机、秸秆切碎青储回收机;选派专家对农场的农林牧、教育卫生等提供技术支持;针对20家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确保2017年实现脱贫;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口帮扶三师51团医院……

  说起这些,何慧星书记感慨地说:“这只是石河子大学发挥自身科技、教育、医疗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个缩影。学校每年都会选派一批教师干部到南疆参加‘访惠聚’工作和支教工作,到内地做内派服务工作,医学院的师生、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到南疆各地定期开展诊疗合作、义诊服务,专业学院承担兵团‘国培计划’任务,师范类约300名学生到新疆南疆实习支教……学校师生的身影一直活跃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维稳戍边作着贡献。”

  何慧星书记向记者表示,党的十九大让全国人民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石河子大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面对中国梦的历史责任,石河子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办学理念,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先进、中亚一流、世界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书记校长谈】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作者:何慧星(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代斌(石河子大学校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行动纲领。石河子大学作为祖国边疆地方高校,面临着特殊的形势和任务,必须深刻领会“四个服务”的科学内涵,并且要用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成效来履行自身职责使命。

  石河子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扎根西部大地,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始终坚持“以新疆精神、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维稳戍边服务”。

  2012年,学校提出“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思路,提出到2020年前后,建成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西北地区高水平大学。要实现这一富有挑战的历史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新疆兵团所面临的特殊问题,特别是瞄准“一带一路”对边疆高等学校的新需求,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理念决定行动。学校“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创建具有边疆办学独特性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凸显学校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作用。结合党中央对新疆、兵团改革稳定发展的宏观部署、长远谋划,学校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力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改革创新高度耦合,努力为新疆、兵团稳定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批又一批毕业生立志扎根新疆兵团,活跃在新疆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特别是许多来自内地的青年学生,通过新疆精神、兵团精神的教育、培养、引导,成为服务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来源,成为新疆、兵团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服务上,学校每年通过对口扶贫、派出支教、实习支教、科技文化下乡等方式,选派大批专家、学者、干部、学生,常年扎根南疆边远地区,服务当地发展稳定。

  有为方能有位。正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前进步伐的推动下,正是因为石河子大学主动融入区域改革稳定发展的洪流中,学校近五年的发展形势喜人:教学科研群峰并起,软硬件建设突飞猛进,内外办学环境更加优化,正在为努力建设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西北地区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扎根愈深,枝叶愈繁茂。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深入人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新疆、兵团的改革、发展、稳定处于关键时期。石河子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不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一流大学,培养、凝聚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教师说】

  把科技送到农业农村第一线

  作者:张若宇(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胸襟与担当,让我对国家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十九大对三农问题、生态文明的关注,让我从中感到未来生活将更美好,也让我预见到了自己专业领域发展的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工程系的教师多数来自农村,又长期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打交道,深刻了解服务农业农村对广大农民意味着什么。我们为这个历史机遇感到激动,为能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感到自豪。

  农业机械工程系有一支作风扎实、长期服务在农业一线的团队,拥有“农业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特色作物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绿洲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科研来自生产,必须回归生产。对于如何用好国家给我们的平台,党的十九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深入农业一线,沉下心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文化传承,努力让更多科研成果和技术落地开花,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学生议】

  牢记谆谆嘱托 书写人生华章

  作者:章智钧(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研究生)

  2012年,我考入石河子大学,目睹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享受着石河子大学教育发展的成果——基础实验楼、高层宿舍楼、农科楼、工科楼等拔地而起,上课、实验和住宿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数万人可同时在教室收看直播;大师云集,无数对口支援的名师传道授业解惑;办学国际化,社会实践走出海外……

  新疆五年来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网速更快了,回家路更近了,支付更方便了,快递更便宜了……五年间,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各级组织的关怀下,在无数领路人的教导下不断进步,成长成熟。

  作为一名大学生,当听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对青年一代的殷殷期待和深刻关怀时,深受感动,倍感振奋。同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更让我们在丝绸之路核心区求学的农家学子深感责任重大。

  生逢盛世,当代大学生不仅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奋斗者、建设者。我们一定认真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刻苦钻研,增长才干,砥砺奋进,当好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员,做好十九大精神的践行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图片均由石河子大学提供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9日 08版)

[责任编辑:邱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